Chap5 作业

2018-05-25 发布
9439 字 • 24 分钟

Task:你作为蜗牛读书新入职的策略增长产品经理,要为产品设计一套能让用户有效增长的策略方案。请落实为方案 demo,需要在增长框架「触达-认知-转化」上给出解释。

内容目录:

注意:下述表格需在科学上网模式下才能访问;部分图片点击可查看大图——鼠标移到图上若变成手形图标,即可点击看大图;万字长文,阅读需要半小时。

网易蜗牛读书增长方案

摘要

起步较晚的网易蜗牛读书,若想在玩家众多的数字阅读市场争得一席之地,需给用户创造独特价值。结合自身优势和现在市场机会,蜗牛读书适合采取如下增长策略:

  • 把握大众喜欢书单、讨厌找书的机会,发挥全场图书任意看的优势,整理各类书单,给用户「我想要的现在就到」的快感体验,并借此多渠道推广获得增长。
  • 趁着内容付费市场愈发红海,知识焦虑不减反增的市场环境,利用产品功能特性(用户能创建嵌入多本书的图文),提供批量阅读、主题学习工具包,引导用户批量阅读、主题学习,缓解知识焦虑
  • 和出行平台异业合作,从出行场景精准争夺用户注意力

结论何来,详见下文。

背景

产品定位

网易蜗牛读书是网易 2017 年 3 月推出的一款数字阅读应用。此前网易已有网易云阅读覆盖下述产业链,但期待满足更细分的用户需求,所以推出以出版图书为主,提倡慢阅读、不疾而速的网易蜗牛读书。

coursespm-ereading-market9.jpg (图片源自 2018年中国数字阅读行业案例研究报告

之所以在网易云阅读等平台已经先成立的情况下继续做蜗牛读书这样一款产品,基于这样一些数据分析:比如从后台看网易云阅读这样一个综合平台的数据发现,看网络文学和出版图书的用户在该平台上的重合度不超过 10%,并且很少交集和互动,且这两波用户和关注资讯的人,在需求方面往往也很难让平台同时满足,这样就会导致产品不能面面俱到地同时满足。此外,越来越式的年轻人在关注图书出版模块,网易文漫团队发现年轻人有这样一类更向往自由支配时间的特征和行为,所以可能蜗牛图书更适合这样一个人群期待。

——网易蜗牛读书:有600万读者 全平台书籍在读率97.5%_网易科技

从可查的数据发现,目前蜗牛阅读六成以上用户是学生。但从网易 CEO 丁磊及蜗牛读书产品经理在各场合的发言,和网上能查到的资料来看,这并非团队有意为之,团队本计划主要为在职人士提供内容服务。

在此定位下,目前市场同类产品主要为 微信读书 与 kindle ,以及得到 App 。

产品战略分析与建议

市场环境

目前网易蜗牛读书、微信读书、kindle 电子书和得到 App 的百度指数如下:

coursespm-ereading-searchindex1.png coursespm-ereading-searchindex2.png coursespm-ereading-searchindex3.png coursespm-ereading-searchindex4.png

通过百度指数对比及各产品的产品介绍,发现

  1. Kindle 2011 年进入国人视野,微信读书次之, 2015 年 8 月上线;得到 App 2015 年 11 月上线;蜗牛读书最晚, 2017 年 3 月上线。
  2. 近一年来,各关键词搜索指数数量大小基本处于 微信读书 > 得到 App >= kindle 电子书 > 网易蜗牛读书 的情况,且微信读书的百度指数是网易蜗牛读书的 5-8 倍,搜狗指数也类似(没考虑微信指数是因为微信读书有小程序,搜索指数会比其它没有小程序的关键词高很多,偏差较大)。由此推测微信读书用户量级和活跃用户数量,也是网易蜗牛读书的 5-8 倍。
  3. 微信读书指数呈上升趋势,从今年 2 月增加更多社交机制后,就逐步超越了 得到App 与 kindle 电子书。
  4. 得到 App 的搜索指数有多处波峰,意味着这个团队擅长做事件营销。
  5. kindle电子书 移动端搜索指数很低,推测是因为其用户主要在 kindle 设备上阅读。微信读书上线后,kindle 指数呈略微下降趋势,推测有部分 kindle 用户开始在微信读书里阅读。
  6. 各指数在周末会整体下跌,微信读书下跌幅度最大,kindle 下跌最少。推测 kindle 用户的阅读习惯更稳定。一周中搜索指数的最高点一般出现在周一周二,推测是刚开始一周工作,尚有精力看书。由此,如果要做线上读书活动的推广宣传,最好安排在周一周二。

总的来说,最晚进入市场的蜗牛读书,虽然在增长,但较为缓慢,一直扮演追赶者的角色。移动端的主要对手,为微信读书和得到 App 。

产品特性

上述竞品产品特性对比见 竞品功能对比 -「网易蜗牛读书」增长策略追踪表 - Google 表格

从上表中发现,常规选书、读书流程涉及的功能,同类平台也多少都有,或迟早会有。某个阅读应用若想从产品功能上让用户离不开,很难。

现在蜗牛读书虽有领读人模式,但既难获得爆发性增长,也难以持续:需要大量人力驱动的运营模式,除非有强运营团队持续支持,否则很难持续。

增长型战略=优势 + 机会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有阅读需求的用户,大多已有其它数字阅读平账号,且不喜欢自己的图书分散在各平台。

网易蜗牛读书若想在众多数字阅读平台中拥有一席之地,让有阅读需求的用户愿意使用,甚至付费成为会员,需结合自身优势把握市场机会,给用户提供独特价值。否则很难带来高速增长,来了也很难长久活跃。

优势(strength)

通过上表,可发现网易蜗牛读书有两个亮点:

  1. 卖读书时间而非卖书,用户可在特定时段内任意翻看全场图书。这是同类产品难以给用户的快感体验(kindle unlimited 不算,很多好书不在 unlimited 借阅范围,而且每次只能借 10 本)。

    • 付费用户在套餐期限内可任意翻看全场图书。对付费用户来说就像办了一个社区图书馆的会员,会员期内任意翻看馆内图书。
    • 免费用户每天 1h 免费阅读时长,可领取 7 天。
  2. 用户在 App 里发布内容,不一定要基于某一本书(比如必须是某本书的评注),而是创建一篇文章,可以不添加任何站内图书链接,也可以添加多本站内图书链接:

    coursespm-ereading-sample2.jpg

单看这俩特性并不稀奇,需要再看有哪些用户需求还没被满足,即市场机会。

机会(opportunity)

在「选书->把书弄到手->读书->输出」的常规流程中,一个有阅读需求的人,可能碰到的烦恼有哪些——

  • 选书环节:虽然现在互联网已让选书不再是难事——各家推荐书单随手可得,还有读者评分评价辅助决策;算法也常在猜你喜欢甚至比你更了解你。但每个读书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很多时候真的翻翻才知道是否合适——像在书店那样多翻翻,尤其翻翻目录前言后记或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确定是自己需要的再入手。虽然有些图书提供章节试读,但一般只提供前几章;网购实体书后发现不合适退货也麻烦。
  • 把书弄到手:从被推荐(无论是来自朋友、书单还是参考文献)想读某本书,至找到、买到或借到书,这个过程就挺费劲,还可能把最初那份特别想一睹为快的热情磨掉不少。
  • 读书环节
    • 目的性不强的阅读,多为休闲放松。这种情况多阅读虚构类书籍,如小说、诗歌等。读时读后,不免生些情愫想与人分享交流,却不一定能找到有共同语言的人。不过好些 App 已能满足。
    • 有目的的阅读,这种情况多为学习掌握某个知识或技能,在意学习效率,期待快速影响行动。这类用户多阅读非虚构类图书,如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类图书。现在虽有很多说书、讲书、播书的图文音频内容来「节省」用户时间,但这类内容消费多后,知识焦虑不减反增:没消费前,焦虑没时间读书;消费多后,焦虑自己好像知道了很多信息,但只了解得很肤浅,真要行动时,技能并没多大长进。
  • 输出环节:读书过程、读书之后,难免有疑问、有感想,想找人交流。这些需求也已有解决方案:大部分数字阅读 App 都有写书评、写笔记功能,蜗牛读书有问答功能,微信读书能看到其他用户的笔记,基本能满足需求。

还未有合适解决方案的需求,就是蜗牛的机会。

先看上述知识焦虑的烦恼:要破这个困局,需帮助用户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即主动学习(active processing),从知道变为掌握——能迁移运用。根据学习科学的主动加工原理(active processing principle),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需要学习者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selecting)、组织(organizing)和整合(integrating)——

three cognitive processes_required_for_meaningful_learning.png

(这套理论来自 Educational psychology 领域 h-index 以 136 位列第一Richard E Mayer 教授,理论概要及所截内容前后依据,可见其幻灯 Research-Based Principles for Multimedia Learning - HILT2014

而人类大脑有两个特点:

  1. 有很强的模式处理能力,善于在不同事物之间找不同,不善于在一个问题上深入思考。
  2. 爱脑补。「汉字序顺并不一定影阅响读」,当你阅读这句话时,大脑自动脑补成正确语义;当你看到三根并非连续的线条,你会将其脑补成一个三角形;当你跳读时,大脑会自动根据已知信息思考其中关联,并留意验证推测是否准确,如此,你不但更易集中注意力,也更省时间。

加上普世的 20/80 法则,一般通过 20% 左右的节点,即可获取 80% 左右高质量信息。

综上,如果想高效地主动学习,其实最省力的办法是批量阅读、主题学习——同时读某个主题的一堆书,跳读而非循规蹈矩、按篇章次序阅读,更不要一次只读一本书。

到底如何批量阅读?试看几例:

例一:如何快速找到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术语体系?

所谓知识,无非是信息。利用找不同,你可以在一瞬间,得出众多信息。


人类大脑有很强的模式处理能力,它能快速地将两个人不同之处找出来,这份能力太强大了,所以做任何一件事情要拿到好的答案,要思考如何批量。同样,具体到读书上,学习任何一个学科其实都可以掌握一个学习该学科的核心术语体系。


假设你要学习认知语言学,作为一名之前是从来没有接触过它的新手,那么你第一步是买五到十本认知语言学教材。拿着不同的教材,你看不同教材(目录)反复在讲什么问题,你就很明白该学科的核心知识体系了。比如,你拿出三四本教材来对照一下。你发现来自不同年代不同国家的三四本教材反复地在讲范畴以及隐喻。大家就明白,这是认知语言学最核心的内容。


因此,我信奉主题学习。人类大脑善于找不同,不善于深度学习。将100本写作图书放在一起,一个智力正常的人,找不同很容易,很容易理解写作的一些细微之处。我也有意成为藏书者。我相信印刷书会越来越昂贵,阅读纸质书会越来越精英化。未来除了隐藏在微信群、行业网络这类隐知识之外,绝大多数人的资讯来源会越来越依赖微信、微博这类资讯。如果你像我一样藏书数万,就占据了一个独特信息源。所谓信息不对称与智力不对称。


——冷读热读:读书九问 - 阳志平的网志Q8:如何更高效地主题学习?

例二:如何高效了解纳博科夫对写作和文学有什么观点或偏好?

研究表明,大约10%左右节点,即获取80%左右高质量信息。那么,你该选择什么样的节点来获取信息呢?对于杰作水准之下读物来说,非常容易,其图书篇章结构,如浊水池塘,浅薄不堪。比如,民国秘史或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或者沿着时间线索铺陈而来;或者围绕某个论点,陈列观点。


然而,杰作与神作不是这样的信息结构。杰作与神作或者微言大义,观点新鲜,读来令人豁然开朗,直指大道;或者旁征博引,气势如虹,文如汪洋。


纳博科夫就是这样的作家,《俄罗斯文学讲稿》就是这样的杰作。那么,该如何跳读这类著作?找到10%的关键信息结构呢?在写作课上,我以《俄罗斯文学讲稿》举例,给各位同学演示了「抽样读书法」。你可以如此层层递推,循环往复。


首先得理解作者自身的审美偏好。像纳博科夫这样的伟大作家很少使用诸如六大技能、七大美德这样的篇章结构。此时你必须回到文本本身。比如当你了解到纳博科夫写过的唯一人物传记是果戈里,经常提到的作家是托尔斯泰。那么,这样就可以选取《俄罗斯文学讲稿》中果戈里、托尓斯泰两章来抽样。


接下来,验证第一轮抽样结果。你仔细阅读纳博科夫《俄罗斯文学讲稿》的前言,以及相应推荐语,发现的确多处提及果戈里与托尔斯泰,验证了你将这两章作为信息抽样的关键节点的正确。比如纳博科夫高度推崇果戈里,甚至认为果戈里有可能是一种不存在的作家。


因为杰作与神作的阅读难度超出一般读物太多。即使你进入了果戈里这一章节,你仍然难以把握纳博科夫的核心观点与精妙之处。我们继续采取信息抽样方法进行阅读,倒过来阅读。看果戈里这一章的结尾,你会发现,纳博科夫认为果戈里最大的特色是他的作品更多是一种语言现象而非思想观念。


这么一来,我们把握住了纳博科夫对果戈里的基本认识,然后回头重新读起,势如破竹,难处迎刃而解。


接下来,我们可以将果戈里这一章划分为不同信息组块,继续将各自信息组块打碎重组,每次只抽样阅读其中一个信息组块。比如,你会发现,此章有十七个组块,其中,纳博科夫花费了极大力气讲果戈里的作品《外套》。这样,你可以重点阅读《外套》这个组块。我们发现它又分成不同段落,在段落部分,继续抽样。


最后,如此循环反复,在写作课的短短十分钟的跳读示范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得出了纳博科夫的至少十点文学认识。比如他是一位高度重视感觉的作家。


——摘自 冷读热读:读书九问 - 阳志平的网志 Q6:怎样更高效地跳读?

例三:如何高效了解阳明心学发展脉络?

你需要从最源头的入手,向历史学家学习,整理各个领域的知识谱系图。 人类往往高估一个时代牛人的数量,站在 100-1000-10000年尺度,能够被历史记住的牛人超出你想象的少。你会发现,当代推崇阳明的是杜维明;近代是梁启超;再往上是刘宗周。问题来了,刘宗周早年不喜阳明之学,为什么?阳明又不喜朱子,为什么?朱子又是从哪里来的?层层递推,你会发现,读懂儒家阳明心学脉络,孔孟——朱熹——王阳明——刘宗周——梁启超——杜维明,这条线一路下来。


—— 读书十二问 - 阳志平 Q2:如何提高生成知识体系的效率?


芒格、毛姆、钱钟书等写的读书笔记,也都强调了认知科学近些年证实的一点:不要尝试在一天内读一本难书,三五本在一天内一起读效果更好。应将一本难书分散到不同天去,所谓分散学习(Distributed practice) 。

另外,从个人对公众号数据的观察来看,一般书单类的图文,收藏率都较高。推测是用户想先收着,回头什么时候买书或图书活动了一并拿下。但实际情况却是,就此忘记……

增长型战略

综上,蜗牛读书若给用户提供独特价值并获得较快增长,适合从以下场景切入:

  • 发挥全场图书任意看的优势,整理各类书单。用户点击书单图书即可直接查看阅读,再也不用费劲找书,体验「我想要的现在就到」的快感。图书上架优先级也以各类权威人气榜单(比如《纽约时报》 XX 榜单、《哈佛商业评论》XX 榜单)为参考,尽快把主要榜单的书都凑齐以便后续市场动作。
  • 提供批量阅读、主题学习工具包,引导用户批量阅读、主题学习,利用产品优势降低行动门槛:
    • 前期:引发兴趣,让用户尝到乐趣与甜头。选取 10-15 个用户进行强目的性阅读的话题,比如如何持久幸福保持好状态(积极心理学、心流管理)、如何高效了解一个行业的情报(情报分析、商业分析)、阳明心学的核心奥秘是什么等等,由团队生成或 PGC 对应的批量阅读、主题学习工具包,推荐给用户。工具包效果类似上文举例,说明看哪本书哪里、附上对应电子书阅读入口,以便用户按图索骥尝试批量阅读。
    • 后期:提供工具包整理指南,刺激 UGC 生产更多主题阅读工具包。用户尝到批量阅读的甜头后,团队及时干预引导,辅助用户根据个人阅读兴趣整理分享批量阅读工具包。

需要注意的是,「批量阅读、主题学习效率更高」对用户来说反常识,推进起来可能略困难,需要团队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好在「创新」和「文化」契合网易团队对蜗牛读书的期许以及蜗牛的产品哲学:

如果说第一年的蜗牛读书代表着网易在文化领域的初心 1.0 时代,是想做一款简单好用、把重心放在「读书」上的阅读产品,那么进入 2.0 时代的网易蜗牛读书,则是想做好「时间」二字,用时间帮助读者留下文化。

网易蜗牛读书的产品经理李宝泉引用了一句培根的名言来形容蜗牛的产品哲学:读书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机敏,笔记使人严谨。网易蜗牛读书是以这一理念为原则,带来了有趣味有价值的阅读服务。也期待在迈入第二年之际,能带来更多阅读领域的探索与创新。

——网易蜗牛读书上线一周年,实践网易泛文化布局-腾讯网

以及这条更难的路会越走越简单——根据创新的扩散理论(Diffusion of innovations),如果能找到那批冒险家和意见领袖并赢得他们的认同,后面向大众传播将轻松不少:

info-innovations-diffusion_rogers_curve.gif

增长策略

有了产品战略,才好谈增长策略。若想快速增长,建议弱化需要大量人力介入的运营模式(领读人模式),专注做好出版阅读:提供丰富优质的图书及良好的基础阅读体验,并做以下调整。

注:下述仅是思路,具体用哪个关键词占住用户心智,文案怎样写、材料怎样设计更易让用户买单,需市场和设计同事及专业的 agency 团队一起思考;甚至可能如前身为「小密圈」的「知识星球」,需要实际试错几次,才能找到带来爆发增长的心智定位。

策略一:突出书单,附电子书的那种

根据上文提到的战略第一点,可借助附电子书的书单,来吸引新用户,甚至把蜗牛读书打造成自媒体推荐图书的首选工具。方案如下:

用户入口样式调整

更新所有能接触到新用户的入口,强调这些书单的书已准备好可以直接查看。具体包括:

  • 调整站内内容分享到各界面的内容:

    coursespm-ereading-marketdemo5.png

  • 增加把站内内容以海报图片形式分享到站外的功能(在朋友圈信息流里,好看的图片比图文链接更吸引注意力):

    coursespm-ereading-marketdemo6.png

  • 优化文内图书阅读入口(入口指这个)样式,增加豆瓣阅读评分数据:

    coursespm-ereading-marketdemo4.png

  • 优化把某本图书生成推荐图的功能,增加豆瓣评分,促进用户用于公众号等图文中。图中带蜗牛读书中该书的二维码,用户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改图书的蜗牛读书页面。推荐图 demo :

    coursespm-ereading-marketdemo8.jpeg

注:突出豆瓣评分,是因为目前蜗牛读书站内没有图书评分,而豆瓣属目前国人接受度最广的图书评分,且该心智定位一时半会儿难以改变。如此,把豆瓣评分放在图中,利于蜗牛读书成为推荐书单必备工具。

激励规则
  • 每有一位新用户从上述入口注册蜗牛阅读成功,分享者即可获得 1 天免费阅读时长。
  • 分享者邀请的用户中,每有一位成为付费用户,分享者即可获得付费用户购买天数的 10% (四舍五入到整数)作为奖励。
关键运营动作

在上述用户自发传播的转化手段外,团队还需做些主动干预:

  • 制作优质书单,借势传播
    • 比如借助时事热点在多平台传播。如七夕来了,「保持持久幸福的两性关系?《纽约时报》top5 亲密关系好书送给你」;如最近区块链、虚拟货币火热,「文科小白玩转虚拟货币,翻这 4 本书,齐活儿~」。
    • 再如借助学生群体传播书单:
      • 借助现有用户学生比例超过六成的优势,邀请或设置奖励机制激励在校生创建本校热门课程书单。
      • 或和超级课程表等辅助大学生学习的头部平台合作,创建热门课程阅读书单、学生关注的话题的书单推荐给用户。
    • 又如借助网易云课堂这个集团资源,指定蜗牛读书作为各课程推荐书单的平台。还可以和其它用户量大的课程提供方,比如三节课、混沌研习社、十点读书等平台合作,把蜗牛阅读作为推荐书单平台。
  • 把蜗牛读书推成自媒体荐书图文必备工具。比如
    • 主动邀请一些读书类、经常发书评推书单的自媒体或社群,如开智学堂、樊登读书会、拆书帮等,在插入图书图片到图文中时,使用上述图书推荐图,令文章版式更精致。
    • 找豆瓣上收藏量较高的书单豆列,根据这些豆列做成蜗牛阅读书单,找豆列主人添加到豆列描述中,告诉读者这里可以直接阅读该豆列电子书。
    • 从热门的公众号排版平台切入,如秀米、i排版、新榜等,争取把蜗牛读书增加到他们的新媒体运营工具箱里。

策略二:从出行场景争夺用户注意力

策略一预计能让日常付费转化人数提升 3-5 倍,若想获取更多有强烈付费意愿的用户,还需从出行场景入手。

为什么是出行场景

之所以选择从出行场景争夺用户注意力,考量如下:

关键运营动作

通过与出行服务合作,引导用户用蜗牛读书优化出行时间,在用户心智中建立蜗牛读书出行场景的强关联,以增加新用户,激活老的免费用户。

合作平台
  • 同城出行:滴滴、神州专车等网约车平台
  • 异地出行:高铁管家、携程等购票平台
合作方式
  • 基础合作:入驻对方积分商城,比如 X 积分可换 1 天、3 天、7 天免费阅读时长。

  • marketing campaign(重点,争取达成):和对方联合做市场活动,集中 3-4 周的时间,给满足对应条件的付费用户发送蜗牛读书福利。

    • 用例:用户在合作平台消费后,将收到和用户行为对应的蜗牛读书推荐信息,点击即可进入蜗牛读书领取福利。即 收到匹配自己行为特征的活动信息>进入活动入口>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图书>阅读 。比如某用户在高铁管家上买了一张北京到上海的高铁票,商务座;购票成功后,即收到高铁管家弹出的、针对注重效率人群的读书福利消息,点击即可进入对应页面领取。

    • 不同用户活动消息的投放规则与出行平台合作广告投放策略-「网易蜗牛读书」增长策略追踪表 - Google 表格

    • 福利领取规则:出行时间就可免费读全场蜗牛图书。蜗牛读书免费用户和付费用户领取时长的计算规则见 和出行平台合作活动规则 -「网易蜗牛读书」增长策略追踪表 - Google 表格

    • 活动时机:若要上线该 campaign ,需蜗牛读书满足以下条件

      • 可从 web 版选择感兴趣的主题、选书(降低用户进入门槛)
      • 「分类」页面已完成改版,弱化「在读榜」和「新书榜」,突出个性化图书推荐。具体原因及如何改版,详见下文。
      • 已有 15-25 个用户反响不错(用户分享率超过 7%)的批量阅读工具包,以便大批较有话语权的用户进来时,发现的确名副其实甚至超出预期。
    • 投放节奏:先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 3-5 个互联网氛围更浓郁的城市测试跑通后,再拓展到成都、重庆、南京、武汉等数字阅读用户众多的城市。

至于其它公司为什么要和蜗牛读书合作、而非和微信读书等平台合作,需靠市场商务团队挖掘对方看重什么,寻找合作契机。

其它调整

要实现上述增长策略,还需调整以下产品功能:

  • 上线 web 版蜗牛读书,以便

    • 降低用户进入门槛——出行场景下扫码即可在 web 版选书、简单浏览内容,不一定要下载 App 。

    • 满足用户想在 PC 端查看的需求——通过百度指数发现,网易蜗牛读书的相关搜索词,多和 PC 端有关:

      coursespm-ereading-searchindex-relatedword.png

  • 采集用户阅读兴趣,以便书籍以更符合用户兴趣的顺序呈现,降低新用户流失概率:

    • 现在用户进来后流失风险较大:「分类」页面及其子页面千人一面,而且显眼的「在读榜」「新书榜」,很可能是不感兴趣的图书。

    • 建议改为 新用户进入后先选感兴趣的主题,根据兴趣个性化推荐,并提供检索;老用户需先选择阅读兴趣后才能继续阅读。

      改版 demo 见右下图:

      woniureadingdemocompare.jpg

      修改要点:

      • 图书展示页与分类页合并,以便
        • 缩短用户选书步长。
        • 该一级入口呈现的是根据用户兴趣主题推荐的图书,让用户感觉更个性化而非千人一面。
        • 推荐图书会随着用户阅读数据更新,常有新鲜感,而非原版多年不变的分类图标,审美疲劳。
        • 团队也能减少维护成本,不必考虑新增分类要配怎样的图、这批图是不是要换了,省事儿。
      • 图书分类以 filter 的方式展示,filter 内容包括该 list 名称 + list 中的图书数量
        • 第一行 filter 为用户选中的 list ,高亮显示,最多同时选中三个。
        • 第二行 filter 为常设 list 在读榜(hot list)新书榜(new release)更多(more lists)
          • 相较原版弱化在读榜(hot list)新书榜(new release)入口,是因为
            • 热读榜是大众口味,但并非所有用户都喜欢大众口味。如此,抢眼推荐给用户,尤其新用户,他们一进来就看到,翻翻发现这里用户口味和自己不搭,第一印象会比较差甚至直接扭头走人。
            • 上新图书不全是用户关注的主题,而且用户关注主题的上新图书会出现在「为你推荐>新上架」的 filter 中。
          • 点击更多(more lists),即可展示所有 list 并重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list 。双击某个 list 即可进入该 list 单独页面。
  • 增加提案上架图书的入口,以便用户告诉平台想看哪本未上架图书、团队知悉更应该先上架哪些图书,也利于给用户完整的找书体验。处理方式可参考微信读书对未上架图书的「订阅上架通知」功能:

    coursespm-ereading-demo2.png

    需引入豆瓣书库作为基础数据库,当用户检索时,不同图书状态响应如下:

    • 在架:可查看图书主页详情
    • 待上架:可订阅上架提醒
    • 不在数据库中:可提报上架需求
  • 增加图书的全文检索功能,以便批量阅读、跳读。

小结

综上,若采取该方案,未来半年各阶段团队不同角色的工作重点见 未来半年各角色工作重心安排 -「网易蜗牛读书」增长策略追踪表 - Google 表格

更往后的规划,需要了解这半年的市场反馈才能决策。

以上。

自评

这么多作业里写得最快的一回……在没看视频的情况下,从开始思考到查资料、完成初稿不到 4 小时——有切入点一切都好办:P

不过后来补看视频、优化的时间,就花得比较多了……二稿方案花了初稿的两倍,三稿又花了前两稿总时长的两倍 - -# 其实写二稿时,三稿涉及的背景信息自己都清楚,但偷懒没写出来。为了让助教能理解我设计逻辑,三稿借着把思路都写出来,连产品战略都有眉目了哈哈。

这一梳理越发觉得,优秀的策略产品经理,得先是优秀的产品经理,而优秀的产品经理,要有 CEO 潜质……

本次作业优点:

  • 依然自上而下思考问题,比如先了解数字阅读市场环境如何,用户行为有什么特征?蜗牛阅读的定位是什么,读书应用那么多时代,网易为什么要做这个?想拿下哪群用户,为什么现有用户里学生占了大半,是有意为之还是意外?蜗牛阅读能提供什么独特价值?
  • 从战略>策略>方案,层层递进,有理有据。
  • 结合自己之前的积累(比如对认知科学、学习科学的理解、对读书人群的观察),找到了独特的增长切入点。

改进:容我再想想……

CHANGELOG

  • 180821 闪闪更新 active processing 相关资料
  • 180602 闪闪更新自评
  • 180601 闪闪增补所需图片、表格
  • 180531 闪闪大幅增补项目背景中对整个产品的分析
  • 180527 闪闪增补表格、demo,优化表述
  • 180525 闪闪创建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