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拥抱变化”引发的羞愧和反思 · 杂记

2020-04-04 发布
722 字 • 2 分钟

“拥抱变化”,是不少公司的价值观。之前我只理解为心态开放地面对变化,最近越发意识到,这其实不只关乎心态、意愿(commitment),更关乎能力(competence)——如果只是有意愿迎接变化,将远难“拥抱变化”。毕竟欠了拥抱变化的能力,面对变化极易遇挫,长此以往,难免磨去意愿。

那再进一步,“拥抱变化的能力”是啥? 在我看来,这非单一技能,而是一套技能集(a set of skills):包括可靠的资源协调能力,或能积累厚实的社会/文化/经济资本,从而触及很多资源;以及足够的认知带宽,从容关注海量信息,并能敏锐地识别出来有价值的信号;然后能全局长期动态本质系统思考,高效决策更有利于达成大目标的下一步行动。如此,当变化来临时,才有更多主动权,甚至主导变化。

意识到这些后,感觉挺羞愧的——

刚工作那会儿,我们常开老大玩笑,给他封号“坑王”,戏说他变化太快,总在给我们挖坑,我们要快速跟上去填坑。现在才知道,那样被动的体感,其实不是因为他多变,而是我俩段位相差悬殊——无论资源协调能力、社会/文化/经济资本、能触及的资源,或是认知带宽、信息处理效率,还是系统思考能力,他都比我强太多。假如我和他段位接近、能同时做出类似决策,想必不会感到自己总在被动变化、需费劲跟上变化。

这也让我想起海波聊过的细节:任何时候要给王鹏和崔老师压担子、加任务,都加得下去。当时我只感觉他们好强,但不清楚哪里强。现在想来,和他们拥抱变化的能力密切相关吧——

差不多同时和关键干系人(key stakeholders)识别到了同样的信号,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始做准备。待关键干系人提出变化,他们的准备度(Performance Readiness)正好基本匹配:)

越想越佩服,也由此打算以后多加练习这个习惯:遇到关键干系人提出变化,不再产生抗拒,而是把这当作提升机会,主动了解对方决策逻辑——比如是从哪些信息识别出了怎样的信号、如何分析出要做这个变化。如此这般,找出自己忽略或薄弱之处并加以练习,争取能和关键干系人同频,甚至引领变化 ;-)

CHANGELOG

  • 201007 整理成文发布
  • 200404 在工作周报中分享这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