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我玩耍习惯的 10 场活动

2016-02-07 发布
4465 字 • 12 分钟

城市无论大小亲疏,肯定有认同你玩法、愿意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通过恰当的方式吸引他们一起玩耍吧!


2015 年夏天的某次聚会上,我分享自己筹备线下活动的心得,

提到我组织活动的行动方式:

  • 即兴而起
  • 无谓亲疏
  • 无畏地域

不少朋友好奇,这三个比较特别的习惯是怎么形成的。挺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只 10 场活动的功夫,玩着玩着就形成这样的心态----想聊某个话题,或想做什么探索,就发起一场活动呗!城市无论大小亲疏,肯定有认同自己玩法愿意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通过恰当的方式吸引目标人群注意就好

借着写学习自传的功夫重新整理了一下这 10 场活动,发现自己好多重大转折都因活动而起,列个索引纪念一下,以备日后查阅;-)

1410@杭州 学习社群助益个人成长

  • 活动介绍
  • 活动回顾
  • 关键词:个人学习部落、导师、学友、自我教育、学习社群、拆书帮、幸福聚

后记

初到杭州,这场活动得益于专业地陪 @牛牛,虽只筹备了 3 天却汇聚了杭州大部分活跃的学习型社群和青年空间主办方,不禁欣喜万分:原来杭州也有如此浓郁的学习氛围和如此多有意思的成长圈子。也因筹备这场活动和刚结识的 @金鱼 姑娘迅速打成一片,后来还成了闺蜜。

更让人意外的是,活动流程放大了我对「个人学习部落」这个概念的理解偏差,活动回顾图文被概念提出者 @OliverDing 发现并邮件 CAPE 好意提醒应该加强对 CAPE Meetup 主题的审核。

而我一开始并未意识到自己理解有误,于是从争论「个人学习部落」这个概念,到误解 @Oliver,再到意识到自己理解错误,我俩往来了近10封长邮。而 @Oliver 被误解后非但没有继续公开责备我,还礼貌地给我台阶下,非但没有就此放弃给我指点,还单发了一封详实的长邮,言传身教何为涉及「心智模式」的深度交流,用心良苦。此后再出现自己和别人考虑角度不一样时,我都会有意识地留心分析彼此之间的区别。

现在想起,心中依然万分惭愧与感激。

1410@南京 联网青年在行动

后记

这次伙伴饭局与一般沙龙、交流会等线下活动形式上并没有本质区别,但仍不失为一次有趣的尝试。活动针对「联网青年」这个大主题展开讨论,并没有具体到某一方面或问题,因此分享的内容虽丰富宽泛却遗憾地未达「小而精,深而广」的程度。

饮食男女们情绪达到最 high 点是在做菜和吃饭的过程,兴许是觥筹杯酒美食入口的大好情绪来不及平复,饭后的深度交流也遗憾地未达预期纵深。活动后总结经验时我们几位发起人达成共识:深度交流对环境有较高的要求,饭局这样相对随意的环境,吃的开心并能产生一些连接就基本 OK,更深入的碰撞,可交给之后切实出现的需求。

Anyway,「动」能玩得爽快,「静」能沉淀下来,对实现活动中动静平衡的追求,我们向前又迈了一步,仍然在路上。

1409@青岛 夜幕沙滩话连接

后记

很奇妙的一次尝试———旅行至一个陌生的城市,发起一场户外主题活动,召集当地的小伙伴一起和周围的人们来些互动,感受这个城市的气质性格,窥知些许脉搏变化,再一起聊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虽然活动前10天才开始筹备,但因为有了 2 个月前北京 CAPE Walk 活动的经验并有熟悉当地情况的岛民 @宋小勺 一起筹备,加之我们在活动报名表中征求了路线建议,所以即使没有提前踩点,依靠设计的任务,这次城市探索活动也进行得很顺利。

后半段原计划由 @小勺、@笑笑 和我分享各自分享「连接」经历、大家提问,由于座位形式限制最后变成了大家分享、我主导访谈的形式,这个意外虽有些措手不及,但也刚好给了我机会深挖到场的各位小伙伴,了解他们的经历和青岛青年文化现状,完善对「连接」的理解。

1408@北京 社区运营一起聊

  • 活动介绍
  • 活动回顾
  • 关键词:学习社群、0到1、1到100、社群运作、拆书帮、微学英语、Toasmasters

后记

大三暑假快结束时,终于面见了协作半年的CAPE Meetup项目经理@辣椒。彼时也是她去肯尼亚创业后第一次回国,而又恰逢当时北京各学习社群如火如荼,于是两个由 CAPE 孵化的创业项目创始人一拍即合,打算 7 天后发起一场活动聊聊社区运营。

于是全球青年实践网络 CAPE、连接中非企业的创业项目 中南屋 、最有爱的英语学习社区微学英语发起了这场「社区运营一起聊」的 CAPE Meetup,我作为活动发起人兼活动顾问全程策划张罗:确认子主题及讨论流程,邀请、审核参与者,并协调摄影、摄像、场记、计时志愿者完成现场及后续资料整理图文发布的工作。

坦白说,当晚碰撞出来的新内容并不多,更多是各社区核心人员一起来汇总梳理各自社区已有的经验教训。但当晚活动大家的投入程度是我参与过的这么多活动中最高的,据一位活动发起平台的创始人后来描述「 除了(这场)CAPE Meetup,我从没见过哪个场合所有人都不再玩手机 」,哈哈的确,「大家的语速平均被调快了1.5倍……大脑高速运转」哪还有功夫看手机?

PS.或许是我在这场活动筹备过程的表现给微学英语创始人 @GJ 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没毕业我就多次收到微学英语的橄榄枝。虽然最后机缘巧合去了开智,但还一直保持联系交流双方进展和经验。我也一直在体验微学英语的产品----没有微学英语,就不会有我现在的口音及每日说英文的习惯:P

1407@北京 Minecraft 中国教育,从中外教育差异说起

后记

活动来得很突然:Danniel 从澳大利亚回来发起活动,但因为对北京不熟悉、对中文不熟悉、对 CAPE Meetup 的玩法也不熟悉,作为活动顾问的我只好担当起发起人的角色:找场地、修改文案、设计流程……虽然繁琐,但也因此了解了 Minecraft 这个游戏,结识了一群之前不认识的对教育感兴趣的小伙伴。

这也是俺第一次组织大伙儿都席地而坐的活动,体验不错:D

1407@北京 北京,走你!

后记

不记得为啥,忽然想发起一场探访北京城区的活动。

参考青年志之前的胡同探索之旅工作坊、成都的午后穿越蓉城一环 CAPE Walk ,我和 @冷夏一起策划了这次城市户外探索规则,希望让更多小伙伴重新发现城市之美。 这次一共设置了三条不同风格的路线:

  • 沉默老建筑的京城风华线
  • 高楼背后的寻味胡同线
  • 使馆街巷的昔日旧址线

每个小组拿着不一样的小任务,在北京城里寻求那些「哎哟我去!这里居然」的体验。正如在蓉城发起 CAPE Walk 的 @Rosy 所说,

我们看到城市的发展、繁华、市井、破败,体会城市的变化、风格、人文、脾气,最终让我们感到生活在这里的美好,进而产生一种行动力——营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PS.印象最深的是这次活动报名帖发出不到 1 天就 150 多位小伙伴报名,人数是参与名额的 5 倍不止,惊喜很快转为焦虑:整个筛选过程变得非常纠结,甚至出现了不愉快,也从此决定以后组织活动报名都按统一的规则筛选,关闭后门以免徒增烦恼。

1402@贵港 Push to Pull——做更好的自己

后记

我一直想以 《Push to Pull》这门微课组织一场活动,恰逢春节回到家乡贵港,在微博上通过南宁的 @33 认识了 @大白 及想在贵港发起 CAPE Meetup 的 @雯雯雯姑娘

三个刚相识的女生一拍即合,决定两周后在青年文化氛围贫瘠的四线广西城市贵港来场工作坊,一起聊聊「PUSH TO PULL」的转变,让更多在 PULL 道路上前行或想寻求改变的年轻人一起交流自我成长的经验和方式,给自己注入更多前行的力量,同时联结起贵港的青年文化圈,为家乡增加活力。

筹备过程同上一场在南宁的活动一样让人欣喜,我也更加坚信每个城市都会有和自己相似的小伙伴,只是看是否找到了合适的方式聚集起来。 这次和雯雯、大白相识,也为下半年一起筹划南京的伙伴饭局埋下伏笔。

1401@南宁 美式知识聚餐

后记

2012 年寒假,我由 TEDxLG(广西柳州高中)活动起意未来时机成熟时在自己高中母校组织一次有意思的交流活动。恰逢 南宁二中 城市书房成立,小伙伴们希望在家乡遇到更多有意思的人和事,而彼时自己也恰好积累了一些活动经验,终于了却长草两年的心愿。而整个过程,惊喜远大于最初的忐忑。

在青年文化氛围并不十分浓郁的第二故乡南宁,以自己初次接触的 CAPE Meetup 品牌发起活动,且是远程筹备----几位发起人在不同的城市,而我也两年多未回南宁,我一直担心效果不好。然而惊喜从召集帖发出一直未断----报名表、讲演材料以及活动当天本地活力向上的圈子,无不让人欣喜于南宁卧虎藏龙,有意思的小伙伴以及青年文化氛围比想象超出太多。

更欣喜的是,自己活动让自己变身一个更突出的点,更容易勾搭到更多的人也被更多人勾搭---- CAPE Meetup 项目经理 @辣椒 得知我在活动上分享的「小而美的活动筹备指南」及活动总结后,主动约我聊聊对于活动组织的想法,并邀我加入 CAPE 团队担任 CAPE Meetup 的活动顾问,支持各地青年在当地发起自己的活动。

1310@北京 深度访谈学习小组

后记

探索了两年迈进大三,依旧迷茫,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刚好得知@黑苹果要举办职业访问大赛,并提供关于深度访谈技巧的赛前指导,于是赶紧写了个学习小组召集帖,通过第九课堂、人人、微博吸引到了11位北京的小伙伴,利用1个月的时间一起练习深访技能、探索职业方向。这次经历带来了3个大的影响:

  • 养成了关注「事实/行动」而不是「态度/观点」的习惯(深访几大原则之一)
  • 从「我想玩这个,你觉得呢?」转变为「我想这么玩,谁要一起来?」:不是看周围的人是否对这件事感兴趣,决定自己做或不做及怎么做,而是 我就是想这么玩,把想法和游戏规则写出来扩散出去,茫茫人海,总能找到认同我玩法一块儿玩的人;-)
  • 为了完成深访小组任务而勾搭的第一位老师@纪元 ,成了影响我的重要导师之一:领我进入自由培训师的圈子,在时间管理和职业选择上给我不少关键性点拨。那次勾搭,也使我有机会陪伴一直在演进的「晨间学习会(现在已演化成享学社)」走一程,像师徒一样和纪老折腾他「使自律者自由」的事业。

而后 2014 年初被纪老拐带自驾南下探访各地学习社群,路过杭州意外得知开智,成了我跃入下一高速轨道的起点。而深访学习小组的发起经历、晨间学习会的运作经历,都成为我在新轨道上顺利前行的助推器。

1305@北京 设计你的学习时光

后记

上期【Equip Yourself in Web2.0 不同以「网」工作坊】策划着力点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如何有效获取信息助力行动,依照信息处理的流程,我和团队接着设计了学习高效整理组织信息的工作坊----通过思维导图整理思路。

地点依然在 @706 青年空间 ,同样热烈的讨论,有一个小组甚至用当天提到的方法,现场把【不同以「网」工作坊】下一期活动都策划好了----如何成为学习促进者。只可惜随即进入暑假,团队成员散在各地,我也有新的发展,逐步退出了这个系列工作坊的筹备。

PS.让我意外的是,一年后和初恋男友聊起交集,发现我们原来在这场活动上见过,怪不得似曾相识,哈哈!

1304@北京 Equip Yourself in Web2.0

  • 活动介绍
  • 关键词:印象笔记、新四年、导师文化、MOOC、知识社区、网易乐学汇

后记

2013 年寒假,在网易公开课实习的 @小昱 往 CAPE Google Group 中发布了 网易乐学汇筹办团队招募帖,一下吸引了正跃跃欲试以讲座控名义筹办线下活动的我。

估计是由于前两年在北京参与了足够多的青年活动,已对怎样的学习活动让人难忘略有了解,虽然这是我和团队成员第一次筹办正式的线下活动,但反馈出奇的好:我们在活动逻辑上费了不少功夫----不是先考虑能找到哪些讲者,让他们挨个上去讲大伙儿在下面听就完事儿,而是先考虑清楚我们希望参与者通过这场活动收获什么,如何能在有限的线下互动时间内让大家自然习得我们希望他们收获的,再根据拆解的子主题设计学习环节----这在彼时「一对多单向输出式」活动泛滥的大环境下很稀缺。

更意外的是,由于活动做得好,我作为申办人,还在这批申办网易乐学汇的团队中获得了【乐学汇十大优秀校园大使】称号XD 团队也备受鼓舞,决定将这个【不同以「网」工作坊】变成系列活动,继续筹办不同的主题,让更多人在开放教育时代受益。

CHANGELOG

  • 160207 Blog 发布
  • 160202 开始增补后记和图片
  • 151223 重新收集整理活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