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转型路茫茫,怎么办?来士别三日行动营,一起「拥抱不确定」

2022-01-01 更新 • 2021-12-30 发布
5081 字 • 13 分钟

1. 这是一则内测招募,为了你更好地评估是否值得参加,内容有点长。如果你已在我朋友圈了解大概背景,只想快点看内测是否适合自己,可迅速跳到文章中部:)
2. 最新内测信息见这里: 在复杂多变的时代,如何更早拥有自己期待的人生?像迭代产品一样迭代人生 |「人生·敏捷迭代营」内测招募

关于职业转型,以往我们会有一种观点:觉得职业转型是先了解自己,然后根据自己的个性做一个计划,并逐步去完成。可实际上,职业转型是一个试错过程,中间有很多的反复和纠结。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计划通常派不上用场。只有尝试的反馈能告诉你,你对未来职业的设想到底是对是错,如果要改进,更合适的路在哪里。

之前看到《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中的这段话,心有戚戚——这像极了从零策划产品的创业过程(见下图):我们最初以为的方案,和实际最后管用的,大概率不是同一个🤣……唯有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持续根据反馈迭代方案——

venture pyramid2.jpg

^图片来源:How to track progress in the Build-Measure-Learn Loop? — SWAN Ventures


那如何提升试错效率,更快找到那条适合自己的转型之路?

答案也如精益创业方法论所说:

The best way to find your next big idea is by systematically testing lots of ideas1

简单来说,就是:

以终为始 敏捷迭代

这两个词,其实很多伙伴都知道,包括感到转型路茫茫的伙伴,也知道「以终为始 敏捷迭代」对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加速职业转型很关键。但从前段时间的访谈来看,大部分伙伴又很难「做到」。比如:

  1. 很少去思索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理想生活是怎样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常感到迷茫

  2. 即使有人生目标、理想生活,当思考自己未来一段时间(比如三年/一年)的目标时,依然是从现状来推演未来一段时间想做成什么样子,很少思考现状和想要的终态(比如人生目标、理想生活)差距在哪里,接下来这段时间先解决什么问题,对缩小差距「投入产出比」最高,虽然做了不少尝试,依然感觉实现终态遥遥无期

  3. 想要打破目前稳定状态,尝试拥抱一个高度不确定的方向,听到最多的话是「先行动起来」,也想行动,但常常卡在「这事我还没想明白」的状态——反反复复,找不到第一步能迈向哪里。时间就在这类内耗中飞逝,自己也越发焦虑

  4. 做了一些行动尝试,但行动断断续续没有持续性,迭代也无从谈起,久久没有积累出自己的作品和转行的资本

  5. ……

这又引发了我的思考——

为什么难「做到」 ?

结合理论分析、实践及访谈,我发现原因大体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缺方法,尤其是缺内隐知识(tacit knowledge),且这比外显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占比大得多。而这通常只有和对应领域的高手合作共事,或在相似任务场景中对比觉察、讨教决策思路,才易了解。复杂技能更是如此,你懂的。

tacitknowledge.jpeg

^左图来自Tacit Knowledge: Definition, Examples, and Importance,右图来自Knoco stories: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Iceberg


如果知道了正确方法,却依然没做到,则可能是意愿(commitment)准备度不足(不想做)和/或能力(competence)准备度不足(不会做)——

如果行动意愿准备度不足,根据动机心理学的「价值-期望」理论,行为=期望*价值 hopevalue2.jpeg ^ 截图来自《动机心理学》

如果行为没有发生,可能是由于

  • 缺「期望」——对自己或行动的成效缺乏信心;比如觉得按自己对「以终为始」的理解去做,也不一定能帮助自己提升决策质量、加速职业转型
  • 或没感受到这么做的「价值」——感觉这么做的「投入产出比」不高;比如觉得要做到以终为始,太难了,很难找到有效的实践方案启动起来,把时间花在这儿感觉不值

如果能力准备度不足,通常是训练不够有效——没有训练目标、目标不合理或没有反馈,或有效训练的量不够。


以上几点,其实对于其它我们「知道」但没「做到」的情况,也适用。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提升从「知道」到「做到」的效率?

比如刚才提到的「以终为始」「敏捷迭代」这些关键技能,的确不简单,而职业转型时间又很宝贵,这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难题。怎么办?

我在探索的解法

如何助力更多伙伴跨越从「知道」到「做到」,在茫茫转型过程,更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结合过去几年对业界优秀教学产品服务的观摩、实践迭代,以及过去一个月的内测,关于如何解决上述难题,我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简单来说,是一套把最佳实践融入日常的「陪练」模式:

把「拥抱不确定」的最佳实践,融入你探索职业转型过程,在真实且相似的任务场景下,陪你一同练习、加速内化

效果如何?

这是最近部分参与内测的伙伴反馈(他们都是刚开始参加一个月):

@zy:职业转型伴随着高度的不确定性,过程中很容易被一些棘手的问题困扰,慢慢丧失信心。但我发现自己这1个月以来,对处理问题的信心增强了很多

详见下图,或点击这里看原图:

fb_t1_zy.jpeg

@PZL:**“聚焦”“以终为始”是我这一个月来很强烈的感受,还有就是对”高投入产出比“**的体感,犯错的感觉也变了

详见下图,或点击这里看原图:

fb_t1_pzl.jpeg

@江浩:参加行动营之前,我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不够勇敢。
一方面觉得转型之路难度太大,荆棘丛丛。另一方面又觉得,如果做回老本行,我又会回到以前的生活状态,永远不可能突破。受到这两股力量的拉扯,焦虑,内耗,疲惫。
加入行动营之后,我的状态有了明显改观,变得笃定、自信。仿佛若有光

详见下图,或点击这里看原图:

fb_t1_jh.jpeg

看到这款产品服务能给用户带来这样的影响,我作为产品策划人,真的很开心。不仅为他们开心,也为自己开心——这款产品服务就是基于精益创业方法论,以终为始、敏捷迭代出来的。用户的变化,令我更确信这些方法的价值,也更清楚自己的掌握程度进步如何。

更关键的是,更有信心这个解法方向是对的,继续演进 #士别三日行动营 这款产品服务的动力又强不少。接下来会加速迭代完善,助更多想职业转型的伙伴,一起少走弯路 ^_^

话不多说,这两天马上开启第二期内测,继续验证、迭代完善更多想法。如果你想加速职业转型,又乐意且有精力一起共建共创,欢迎来玩——

适合什么样的情况?

  1. 正在职业转型,且仍有较多疑问/不确定

    • 比如:我想去哪里?我想为谁创造怎样的价值?该先尝试哪个?该继续沿这条路往前走吗?如何走得更快更远?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如何能把兴趣和收入结合更紧密等等
    • 转型方向是不确定性较高的类型,比如自由职业者等角色,参与收获会更大
  2. 试错成本高(比如有年龄压力),很想加快行动节奏、加速转型,且很想改善以下至少一项

    1. 不知如何「以终为始」:比如你可能知道「以终为始」这个思考模式,对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很重要;但具体操作时,不知如何把人生愿景,拆解成适合当下又激发潜能的目标,并指导日常决策;更别说拆解到日常行动,能在纷繁干扰下依然不断聚焦、持续推进。

    2. 迟迟迈不出「第一步」:比如你想要打破目前稳定状态,尝试拥抱一个高度不确定的方向,听到最多的话是「先行动起来」,也想行动,但常常卡在「这事我还没想明白」的状态——反反复复,找不到第一步能迈向哪里。时间就在这类内耗中飞逝,自己也越发焦虑。

    3. 难以做到「敏捷迭代」:比如你可能知道「敏捷迭代」对实现目标很重要,但没能正确小步快跑,久久没有正反馈,越来越没信心继续尝试;或行动断断续续没有持续性,迭代也无从谈起。

  3. 不管转型什么方向,都希望积累影响力、在自己需要时更易获得帮助

为了提升内测效率,我会优先邀请符合这些特征的伙伴:

  1. 希望成为创造者,且善于反馈,乐于共创共建
  2. 未来一个月每半周能投入至少 2 小时,来参与小组练习(会议讨论只需要半小时,主要是前后准备的时间),且转型过程预计还会持续至少三个月
  3. 想转的是高度不确定的方向,比如自由职业或个体创业者,且处于已离职或即将离职阶段

你会收获什么?

主要是一系列让自己更能「拥抱不确定」、加速职业转型的资源和机会。比如:

  1. 一系列基于我过往调研大量国内外最佳实践形成的模板和行为模式,以及同行者的鲜活案例,助你「以终为始」开始行动——从远期愿景逐步拆解到近期计划,产出可迭代的行动方案初稿

f_test_model02.png

  1. 每半周一次的小组「闪电迭代会」,助你持续「以终为始」地迭代行动方案,聚焦下一步「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发力点,加速获得正反馈,积累继续行动尝试的自信

f_test_model1.png

  1. 稳定的行动节律」,助你在复杂多变的时代,拥有「确定的秩序感」,拥抱不确定,持续探索人生可能性

f_test_model32.png

  1. 更多要点,等你体验和创造,期待一起共建共创:D

不过需要澄清的是,虽然前面分享了一些伙伴的变化,但恕我无法承诺你也会有——你可以理解为,这里提供的是一片土地(资源和机会),耕种的专业方法,一群同在栽培种子的同行者,以及交流种植经验的实践社区。

至于会收获什么,这需要看
1. 你播下了哪些种子、期待怎样的收成———你的目标,包括职业转型目标以及练习目标
2. 原本的耕种水平如何——过往积累
3. 在耕耘上的投入——在推进目标上付出的努力

你需要做什么?

在士别三日行动营,你的最小行动是:

  1. 根据报名申请表指引,梳理接下来最想解决的疑问/不确定之处和行动规划
  2. 设定个人「拥抱不确定」水平的进阶目标(可参考进阶分级标准,快速了解「拥抱不确定」的关键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
  3. 每半周参加一次闪电迭代会,快速迭代一轮行动方案
    • (1)会前抽出1小时根据指引,梳理个人探索成果、下步规划、反思启发,并为会上扮演好彼此的「闪电私董」做准备
    • (2)会议当天抽出半小时参会,交流上述内容,助力彼此实现目标
  4. 月末复盘小结,庆祝本月迭代成果,迎接下月挑战

如果还有余力:

  • 欢迎积极撬动行动营的资源,实现你的需求和目标
  • 总之,这里遵循自组织社区的原则,鼓励自主、开放、敏捷——你是自己目标和需求的第一负责人,只要规则没有禁止,欢迎积极尝试各种想法、推动你的目标

什么情况不建议参加?

  1. 希望就个人转型个案进行深入讨论 —— 行动营里,大伙儿主要是对你的行动方案快速澄清反馈,助你加速迭代。如果你希望深入讨论,建议找专家咨询,比如你信得过的师友、成长教练、生涯咨询师、 KOL(比如在他们的知识星球提问等)等。

  2. 希望我就你问题深入讨论反馈 —— 这不是行动营的标准服务,会看我当时的节奏而定。如果你很希望约我深入讨论个人难题,可选择付费咨询,5k-10k/小时,根据议题难度和你需要我做的事情而定。

  3. 希望有人手把手教你解决问题 —— 这不是教学课程,是「行动营」,关键在于自己积极行动、主动探索和正确求助。如果期待有人来手把手教,不建议报名行动营哦。

  4. 没打算积累影响力,或不认同「利他是最好的利己」 —— 这样的情况,估计很难在这个社区找到归属感,也难有快速成长,还可能让彼此都拧巴。

  5. 一开始就只打算参加一期(即一个月)体验一下 —— 模式的内化、成长的显露都需耐心和时间积累,推荐连续参加至少 3 期。如果一开始就只打算参加一期体验一下,估计会感到不值,建议别花这钱啦。

如何报名?

  • 第二期内测价: 1299 元/期/月 原价 1899 元/期/月

    • 关于价位:如果暂时不能轻松支付费用,请不要着急,欢迎以后再来,期待在更高处相逢
    • 关于费用的更多思考:
      • 推荐连续参加 3 个月,为什么不直接按 3 个月一期付费?
      • 因为行动营小组伙伴对行动迭代节奏的重视程度,会对彼此成长速度产生不小影响。为了聚集到的伙伴都是认真重视加速行动(迭代)节奏的,也为了倒逼优化用户体验,想来想去还是按月报名付费更有优势。
  • 名额:6~8 人

  • 报名流程:

    1. 填写下述报名申请表(预计需要至少 3h)
      1. 梳理接下来最想解决的疑问/不确定之处和行动规划等思考
      2. 选择方便例会碰头的时段(每组加我最多 5 人)
        • A. 每周二&周五 早 8:00-8:30(1.28 结营复盘)
        • B. 每周三&周日 早 8:00-8:30(1.26 结营复盘)
    2. 支付费用
    3. 若审核通过,会在报名截止当晚收到入营邀请;若未通过,会在三个工作日内收到退费
  • 报名截止时间

    • 2022 年 1 月 2 日(周日) 18:00
    • 若人数提前达到上限,则招满即止
    • 如果错过,欢迎加入下期。如果不出意外,之后每月最后一周,都会开放新一期行动营的报名

报名申请表&付费地址:http://ishanshan.mikecrm.com/IspuJly

注意:

  1. 如果拿不准自己是否适合参加,可先
    1. 瞅瞅上述报名申请表,如果表里的问题不能让你感到被吸引,那这个行动营大概率不适合你
    2. 或看看 「拥抱不确定」水平的分级标准 ,如果没有你想具备的,那这个行动营也大概率不适合你
  2. 一旦售出概不退费,请谨慎报名哦

最后,依然分享《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中我很喜欢的一段话,引来作结——

我们有了新的身份、新的事业、新的自我,我们重新出发,变得更加灵活和坚韧,直到下一次转变的到来。人就是在这样艰难的转变中,变得深刻而复杂。

愿经历转型的你我,都越来越享受这弥足珍贵的人生探索之旅,愈发灵活坚韧、深刻复杂,从容「拥抱不确定」 🤗

也期待在这珍贵的旅程中,有机会和你,见证彼此成长,相互陪伴前行:)

FAQ

闪闪你在这个行动营里,会以哪些行动参与进来?希望与大家建构什么样的关系?

好问题,目前我的思考如下:

  1. 我的行动主要是:
    1. 统筹搭建并持续迭代行动营这个系统,稳定且可持续地,助力参与者拥抱不确定、加速职业转型
    2. 积极推动自己的目标,作为一个同行者案例供有需要的伙伴参考
    3. 作为参会人这个角色的一员,响应议题提出者的需求 ​
  2. 希望构建的是平等有爱、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

如果你有疑问建议,欢迎随时交流,也加速我迭代完善想法😄

为什么叫「士别三日行动营」?

既暗含进步神速的寓意和期待,又传递了这个行动营的关键特征——半周(三天)就碰一次头,大伙儿一起回顾交流彼此进展变化、反思启发、所需支持。

这个行动营和「输出实验室」是什么关系?

  1. 延续了之前输出实验室 半周例会小组 的碰头节律——每半周碰头一次,但碰头目的和玩法已全面升级,更聚焦助力参与者内化「以终为始 敏捷迭代」的行为模式。

  2. 「输出实验室」会变成一个品牌名,下面有「士别三日行动营」,未来还会有「XX(比如 review 季度复盘和目标的) 工作坊」等更多产品服务,助力用户提升「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这个闭环效率、拥抱不确定。

报名申请表里需要思考的问题有点难?

是的,门槛是有意为之。因为早期聚集到优质的 early adopter ,对产品起步很关键。尤其是社区型产品,需要奠定社区文化基调。

如果想参加,欢迎提前参考报名表,梳理个人思考。行动营每月一期,每月最后一周都可报名下一期。

PS. 梳理时不必有压力,可以把这当做一次练习小步快跑敏捷迭代的机会,先迅速产出最小可用版本,然后持续迭代:)

Footnotes

  1. 这来自 LEANSTACK 的这篇文章:https://leanstack.com/ 。文章涉及「拥抱不确定」的关键心法,如果你想转型到高度不确定的方向,比如自由职业者、创业等,推荐反复查阅

CHANGELOG

  • 220101 增补配图、修订文案细节 1h
  • 211231 修订细节 2h
  • 211230 创建 7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