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写周报的同事,绩效不会太差
和团队同事沟通月度工作,提到这几个月反复提醒的习惯:
写周报,用心写周报,持续用心写周报。
时光仿佛倒回毕业那年,事是人非,感慨良多。
彼时我刚入职,周报写得有一搭没一搭,每到集体周会,常免不了听教训的关头。我很不解,周报有那么重要?怀疑不如尝试,终还是默默写起,并不断摸索调整姿势,写得更省力更受益更有动力。今日再看,很感激老板教训,也庆幸自己乐意尝试并坚持,初出茅庐便尝周报之益,职业发展得获加速度。
今时今日,再遇新人不识周报之妙,甚至没留尝试念想,不免摇头叹息。第一叹来,叹前浪如云,不定期反思内省,何叫覆辙不再重蹈?第二叹来,叹业务茫茫,不快叫老板明确自己近期投入是否专于主线,何能精进?第三叹来,叹光阴荏苒,七天一往复,一周一重生,何不赶快寻找节奏跳入良性循环?然而且慢,还有第四叹——
职场时光宝贵单独沟通难得,不把握这展现你当前思考和能力的大好时机,怎叫老板知晓你态度视野长短和斤两,以供资源,匹任务,助你加速前进?
第四叹我感触颇深——有一天我也开始带团队,终于领会当初老板良苦用心——凡老板总希望手下能多培养几位独当一面之将,周报便是每周了解团队情况选苗子的好窗口。然职场新手很少用心对待,错过加速成长的机会,实在可惜。再看周围,那些用心写周报、持续用心写周报的同事,成长都不错——
想来也是,如果你坚持用心反思、调整行动,并主动知会团队、获得更多反馈和支持,在这个正循环中不断积累加速度,成长能慢到哪里去?
那周报怎么写?
加入小年糕后,我写周报遵循公司模板。那是一套结合 OKR目标管理方法1 和 联想复盘模板2 的反思框架,助每周 PDCA 循环3有效落地:
写什么已明确,那如何写得更省力?各人习惯不一,我也在不断摸索迭代,仅供参考:
周报内容,如果前期不准备,周末直接思考,我肯定半天憋不出一字。显然需要未雨绸缪。
结合个人输出习惯,我一般会先把当天复盘反思4记录于个人工作台界面(见下述 WorkFlowy 模板)。写周报时调出浏览,从中串起当周亮点、改进点,把日常想法二次梳理。
工作日志及反思,记录在工作台的“日志”中;周报草稿,写在“公司周报模板”节点下
具体写周报时,也直接在 WorkFlowy 中起草,那个“公司周报模板”的节点便是。基本完成后,便整理进 MarkDown 编辑器,用 2 分钟排版,以便贴进公司周报提交平台时,整洁易读。
每次把这框架给朋友展示,或提及自己每周周报至少花 3 小时,都会收到对方难以置信的眼神——周报要写这么多内容,花这么多时间,你疯了吧?
于我还好:每周定期反思,挖掘根因,争取避免再犯,或是发扬亮点,算 ROI(Return on investment, 投入产出比) 是很值的。且若内化这模板背后的思路,写起来不但未觉繁琐,反而水到渠成,顺畅自然。
况且这样写周报,其实不只是每周 PDCA,它还折射成长速度。透过一份份周报,你会发觉周围同学思考越来越有深度,人越来越有温度,SML5 也在变强,见贤思齐油然而生。眼瞅大家都在力争上游,更令人不甘落后。
如此,自己和团队的成长速度,便在这增强回路(reinforcing feedback loop)中愈来愈大,加速度也愈来愈大。那种感觉妙不可言。
再说了,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知道你每天做的事情,都能使你朝向往的方向迈进一点,有什么比这更叫人乐此不疲?
读者留言:
^截图于 210525
Footnotes
-
OKR目标管理方法,是缘起英特尔的管理方法。新手指南可参看我司新人培训内容 「目标管理 OKR」幻灯 V2.0。 ↩
-
联想复盘模板,是联想公司的复盘模板。使用要点和案例,可参见我司某次全员周会的幻灯 如何做出好复盘-m9w1 周会。 ↩
-
PDCA 指 plan–do–check–act or plan–do–check–adjust ,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 ↩
-
每日反思,我一般以这三个问题牵引,提升自己抓重点、做减法的能力:今天有哪些事情 ROI 不高、存在浪费?如果重来,可如何调整以减少浪费?明天的工作,可从中借鉴什么? ↩
-
SML,是 Self-awareness, Motivation, Learning ability 的缩写代号。这是我司用于评估人才潜力的模型。 ↩
▶CHANGELOG
-
210920 附上过往读者留言
-
210330 修正脚注里的 OKR 幻灯地址
-
200129 根据近期习惯,更新写周报的具体方式
原写周报方式保留在这里,点击此处可见:
那周报怎么写?
我一般包括这几个部分:上周做了什么,所领项目进展和成果如何;我的时间分配如何,自我评价如何,有什么思考和收获;下周计划如何,需要什么支持。
写什么已明确,那如何写得更省力?各人习惯不一,我也在不断摸索迭代,仅供参考:
周报要写的内容,如果前期不准备,周末直接思考这些问题,我肯定啥都想不出。显然需要未雨绸缪。那么问题来了,需要提前准备哪些东西?从最后要输出的结果往前倒推,答案很清晰:记录当天成果产出、时间分配、思考收获。
结合个人输出习惯和团队协同工具,我一般会先把当天要点及时记录于 WorkFlowy ,输出成日报,以 MarkDown 格式,回复在团队每日自省的 GitHub Issues 上;周末再抽半小时梳理分析,输出周报。
但这样周末汇总、每周重复好像还是挺麻烦?是,为了更省力,我又做了两个调整:第一,把日报持续更新在一个 MarkDown 文档中,并借助 GitHub 托管这个 MarkDown 文档,追踪历史版本。这样一来,周末我只需打开 GitHub 客户端切换 commit 记录,就可以方便地浏览日报,摘取周报所需内容:
第二,在 WorkFlowy 中定制周报模板。周报结构固定,把常设节点在 WorkFlowy 中固化下来,每周在模板上更新。还能标记用时类别,分析过去一周的时间分配是否吻合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期待。详见我在 卡片助力输入输出,工具我选 WorkFlowy 中的示例。这么多道工序,时有同事好奇我如何坚持。拆解来看,的确步骤繁多,但于我已成肌肉记忆(Muscle memory - Wikipedia),便不再繁琐。
再说了,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知道你每天做的事情,都能使你朝向往的方向迈进一点,有什么比这更叫人鼓舞? -
170124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