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6 输入为本 · 输入练习
作业要求:
阅读《定投改变命运》所给章节,思考并写出所读内容的要点,引发的思考,不少于300字。
D5 开始留心积累世界的运作发展规律 | 读《主动与被动之间的边界》有感
内容要点
- 投资的秘密:客观很重要。不仅要对这个世界客观,还要对⾃⼰客观,更要对⾃我边界尤为⼩⼼翼翼地客观。进⽽,⻓期保持客观更为重要。 因为自我边界之外,我们事实上就是⽆能为⼒。除了改变⾃⼰之外,⼏乎什么都改变不了。如若不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个边界的存在,那么,⼀个⼈将始终⽣活在混乱之中,痛苦不堪.
- 客观事实:跑赢趋势,十有八九是做不到的。
- 边界思考,⻓期视⻆,宏观观察,这三个概念组合在⼀起甚⾄可以改变⼀个⼈的性格。
感想
最初看到“认清自己与现实的边界”,第一反应是,这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课题分离”很类似——处理好自己的课题,他人的课题咱无须也无法干涉。
但转念一想,按作者的认知广度,大概率是知道这个概念的,但没有用到书中,估计和作者想表达的感知有区别吧。
于是去查了一下“课题分离”,最后发现的确有区别:前者比后者更需要智慧——
- 区分是谁的课题,主要是看行动的直接后果由谁来承担。比如二级市场投资者想给公司反馈经营建议,不反馈就难受,那“反馈建议”这是二级市场投资者自己的课题;至于如何处理这些建议,则是公司的课题。
- 而认清自己与现实的边界,其实是在评估那对自己来说是不是一个应当存在的课题——清醒认知事实是怎样的、这个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怎样的,才能避免把注意力花费在不必要的,也就是自己边界之外的地方。“评估那对自己来说是不是一个应当存在的课题”更难,自然也更需要智慧。 比如需要意识到自己其实根本不可能有能⼒作出⼀个有效的商业模型最终获得⼤众的投资。如果竟然真的做出来了,便会知道,外⾯那么多⼈想要影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若是那么容易就被外界左右了⼜是多么更为可怕的事情。甚⾄可以这么说:⼀个竟然可以被⼆级市场随意左右的公司,绝对不值得投资。意识到这些,自然不会企图去给那些公司反馈建议,并因他们不理睬而生气。
那如何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与现实的边界?
无他,唯积累尔——从现在起,留心积累事实,加深对这个世界运作发展客观规律的理解,让自己越来越客观,对世界客观,对自己客观,对自我边界更是小心翼翼地客观,争取越来越能长期保持客观。
回应评论:
回应文涛:
wow谢谢文涛分享你的视角🙌🏻 我后来又思考了一下,留意到了作者强调的是“认清自己与现实的边界”,剔除定语后是“认清边界”,和“课题分离”类似,都是在强调认清边界。那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现在我的理解…… 现在我的理解:课题分离认清的是我和你的边界,解决的是这是我的课题还是你的课题;而“认清自己与现实的边界”强调的是认清的是主观和客观的边界,解决的是,这是不是一个应当存在的问题。 具体我更新到作业里啦,欢迎指教。
D4 愈定投愈从容 | 读《知道做到之间的距离》有感
内容要点:
1. 知道与做到之间总有⼀个超乎所有⼈想象的距离,那些相对复杂⼀点的知识更是如此。
理由: 1、过往实例印证:
- 在⼩学学习写字时,老把“侯”错写成“候”
- 逻辑训练,作者从本科开始进行研习逻辑训练,尤其反复阅读 Beyond Feelings ,以及在新东⽅教授作⽂与逻辑的过程进一步刻意练习,但在多年之后,依然每隔⼀段时间就发现,⾃⼰在明明早已经知道的情况下,还是再⼀次掉进了同样的陷阱……
2、理论研究支持:人有很多心理偏差,科学家们已经分⻔别类地甄别了超过 137 个普遍的⼼理偏差(⾄ 2019 年),相信以后还会发现更多……
3、逻辑分析推导:之前决策的时候,必然缺乏的是之后的丰富经验。所以之前即使知道,但理解和体会也不一定到位,随之作出错误的行动决策。
2. 定投策略采用者,最有可能真正⾛完从知道到做到之间的距离。
理由: 1、在投资领域,定投策略让他们不出错:
- 在投资领域,越是早期的错误造成的代价越高,早期的错误持续的越久,⻓期之后的代价就越不可想象。而定投策略采⽤者⼀上来就做对了,并且在接下来的两个⼤周期之内,只要照做,那就等同于绝对不会做错。
- 定投策略采⽤者只有⼀招⼀式,反正就是买买买,其它的动作都没必要,所以,在开始之后的很⻓很⻓时间⾥,他们有⾜够的时间去增⻓⾃⼰在这个领域⾥的各种⻅识 —— 主要通过观察他⼈犯错误。等到两个⼤周期过后,⻅识已经⾜够了,这时再做出的任何决策,都有数量⾜够多、质量⾜够⾼的决策依据,⽆悔。
2、在不出错的整个过程中他们在做的事情只有两个:⾸先是持续增强⾃⼰的场外赚钱能⼒,学习、观察、实践及修正;更为重要的是第⼆个:反复接受投资教育,耐⼼⾛完从知道到做到之间的距离。
感想:
前几个月不时有种莫名的焦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一生如何度过。
自从更深刻地理解定投的原理、要点、践行定投的方法论,并意识到 BOX 这个定投标的价值多大且开始定投后,整个人从容不少。
是因为我就此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吗?不是。但知道在财富积累上,自己走上了一条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好的路,一条大概率能在财富积累上跨越阶层的路。而且,有信心自己能不掉队——是捋清楚了 why ,不是盲从他人观点,自然内心笃定。
这意味着什么?
个人财富积累的压力和焦虑自此卸下,从此便有更富足的脑力和心力去探索自己想要什么,也开始有心力去考虑家族财富积累和阶层跨越,为所爱的人做更多事情。
且随着脑力、心力逐步回到从容状态,创作欲望和创造力也更好地释放出来,正反馈越来越多,又让我更从容,总之增强回路越发强劲:)
总之,真的很庆幸自己心态越来越开放,愿意去了解不同的主张、辨析背后的道理然后找到为己所用之处,也很感谢写作训练营,给了一个这样精读《定投改变命运》的契机:D
D3 积累信用很重要 | 读《场外持续赚钱能力》章节有感
内容要点:
1、成功践⾏定投策略的核⼼之⼀,在于践⾏者的场外赚钱能⼒。
2、如何提升场外赚钱能力?有以下主要方法:
- 把⾃⼰的同⼀份时间重复销售很多次,比如出版著作、在线授课或者写出一个大受欢迎的程序。这是个⼈商业模式升级中最为关键的⼀次升级。
- 退而求其次,相对容易⼀点的⽅式是销售,这也是一次个人商业模式的重要升级。成功销售的要点:谨慎选择标的+有效沟通能力+客户对自己的信任。
- 再退⽽求其次的方法,是提⾼自己的被合作性能、积累自己的信用,这也是个人商业模式的重要升级。关键在于老实+不抱怨,以便自己有能⼒把⾃⼰该做好的事情做到最好。
3、⼈⽣本质上来看也是个交易市场,⼀切在交易市场上有效的道理在整个⼈⽣舞台上全部适⽤。
感想:
- 积累信用很重要。继续老老实实做事、培养长期视角,不抱怨、归因于内调整反思。
- 对于我来说,多分享自己的观察实践和反思,是在还没能把自己的同一份时间重复销售很多次前,ROI 特别高的事情——不仅锻炼写作能力,还可以积累信用,更妙的是写作分享自己实践时用到的工具方法时,不仅把自己认可的东西传播给更多人,对于自己来说也已经算是销售,而且文章会长期被人阅读,也算是把一份时间卖出去多份:)
D2 认清客观世界、学好概率统计至关重要 | 读《屡战屡败不战则胜》章节有感
内容要点:
一、交易市场的事实:
- 有人在 2015 年做过统计,在此之前的 2,600 天里,如果你竟然可以避开 10 个最差的日子,那么,你的收益可能增加 104%!而我们根本无法做到如此精准地避开所有最差的日子。
- 且最好的日子通常是紧挨着最差的日子的……而 JP 摩根的统计显示,错过 10 年之中最好的 10 个日子的结果是,将有 66% 从你的收益当中消失不见。
- 好日子总是很少,坏日子总是相对更多。牛短熊长。
- 市场长期来看依然是上涨的。这意味着好日子里的累计涨幅远远超过坏日子里的累计跌幅。
二、对于定投策略采用者来说,由于从进入市场开始就只有一个动作,买,所以肯定经历了所有的坏日子,但也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好日子,所以定投肯定是能有收益的。 —— 再一次,定投策略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它天然百分之百与现实的真相相符。
感想:
这章内容让我有 2 点感想:
1 结合昨天的内容,更深刻地感受到,准确认知客观世界的真相或者说运作规律,对决策质量来说至关重要。
也让我想起近期越发明显的感受——区分清楚事物的一些属性,能让决策变得简单很多。比如:
- 这是随机事件,或是有相关关系,还是会有因果关系?——如果是随机事件,问为什么就没有意义。
- 这将是算术增长、对数增长还是指数增长?——选指数增长的标的进行定投,跨越大时间周期地定投。
- 这是规律、原理还是价值观?——价值观没有对错,都有可能把事情做成,你坚信并舒畅就好。
- ……
2 人生就像交易市场,起伏在所难免,只要持续复盘反思,即持续定投,没有下牌桌说放弃,终会获得巨额回报。
D1 认清客观世界、学好概率统计至关重要 | 读《屡战屡败不战则胜》章节有感
作业
看完节选发现很难默写出来作者的推导逻辑,说明还不够理解。于是打算直接从头梳理一下思路,来看定投为什么好,为什么说不战则胜。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尝试从根问题来思考:
如果想获得巨额的投资回报,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投资策略?
进一步拆解,需要思考这俩问题:
1. 投资获利的关键是啥?
低买高卖。在低的时候买、高的时候卖,最好是最低的时候买、最高的时候卖。
2. 那市场的情况是怎样的?我们如何才能“低买高卖”?
这得分不同时间周期来看:短期、长期。
短期
在短期内,你觉得价格波动是可预测还是不可预测?对于这个问题的认知很关键。不同的认知或者说 assumption(假设)会带来不同的行为——
如果认为是可预测的,自然会极尽全力去提升预测的准确率。 如果认为是不可预测的话,则会先评估在这种情况下,能真的做到“最低的时候买、最高的时候卖”的概率有多大。概率高就试试,不高就换个视角,考虑长期。
这就到考验概率论能力的时候了。
先看对于下一时间点的价格变化,有几种情况: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2 种:上涨、下跌。其实不是,而是三种:还有持平。这样的话,那能“最低的时候买、最高的时候卖”的概率,其实是 ⅓ x ⅓ = 11.11% 。这已经很低。
而客观情况是怎样的?很抱歉,短期价格波动是不可预测的,也就是随机漫步。那在这种情况下,还企图低买高卖,可不就是靠运气么?而且胜算概率只有 11.11% ……
就算踩中,我们也几乎不可能捕获高点和低点的全部差额收益。因为我们的判断通常是滞后的。
如果不仅高频买卖,还频繁更换标,会带来更多损失——保证每次都能正确更换车道,这概率本来就没多少。就算每次有 80% 的成功概率,前后连续换上四五次之后,那成功率就绝对掉到 40% 以下了。
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或相信上述事实,甚至心存侥幸。无怪《实力、运气与成功》把“投资”列为主要靠运气的活动,也无怪各类调研都发现,经常调整策略的账户成绩落后于从未做过任何调整过的账户。毕竟哪怕频繁交易者每年的收益损失仅比买入不动者低 2%,按照 30 年计算的话,损失也累计高达 45% 。
好,那换长期视角。
长期
如何才能低买高卖呢?长期来看,价格波动和标的选择密切相关。
选择会长期高速增长,且可以长期持有的标的,这是投资前最重要的功课。
--
至此,已能推导出,谨慎选择并长期持有,是比短期高频交易能有更高概率获得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而普通人很难一次有大量本金,定投便成了最佳策略——
这里说的定投,不是指严格定期投入等额本金买入标的,而是有闲钱就买入谨慎选择的标的,然后长期持有。
“长期”,也需要注意,不是三五年,而是至少 2 个大周期。在传统股票市场,可能是二三十年。区块链市场的周期短很多,但 2 个大周期,估计也在 7-10 年。
感想:
- 准确理解客观世界的运行规律,真的太重要了。理解错误,很可能一下就把胜算概率拉低不少。
- 如果概率统计没学好,也很悲催,连错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错。
CHANGELOG
- 210717 增补完善D1作业措辞,减少歧义
D1 作业 V1
作业
看完节选发现很难默写出来作者的推导逻辑,说明还不够理解。于是打算直接从头梳理一下思路,来看定投为什么好,为什么说不战则胜。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尝试从根问题来思考:
如果想获得巨额的投资回报,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投资策略?
进一步拆解,需要思考这俩问题:
1. 投资获利的关键是啥?
低买高卖。在低的时候买、高的时候卖,最好是最低的时候买、最高的时候卖。
2. 那市场的情况是怎样的?我们如何才能“低买高卖”?
这得分不同时间周期来看:短期、长期。
短期
在短期内,你觉得价格波动是可预测还是不可预测?对于这个问题的认知很关键。不同的认知或者说 assumption(假设)会带来不同的行为——
如果认为是可预测的,自然会极尽全力去提升预测的准确率。 如果认为是不可预测的话,则会先评估在这种情况下,能真的做到“最低的时候买、最高的时候卖”的概率有多大。概率高就试试,不高就换个视角,考虑长期。
这就到考验概率论能力的时候了。
先看对于下一时间点的价格变化,有几种情况: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2 种:上涨、下跌。其实不是,而是三种:还有持平。这样的话,那能“最低的时候买、最高的时候卖”的概率,其实是 ⅓ x ⅓ = 11.11% 。这已经很低。
此外还有滞后判断带来的损失。这里虽然我没太理解“滞后判断”会让“1⁄3 的涨幅错过了,1⁄3 的跌幅逃不掉”,这 1/3 的比例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不是 1/4 1/5 之类。但无妨,前面 11.11% 判断正确的概率,已经足够可怜。
而客观情况是怎样的?很抱歉,短期价格波动是不可预测的,也就是随机漫步。那在这种情况下,还企图低买高卖,可不就是靠运气么?而且胜算只有 11.11% 不到……
如果不仅高频买卖,还频繁更换标,会带来更多损失——保证每次都能正确更换车道,这概率本来就没多少。就算每次有 80% 的成功概率,前后连续换上四五次之后,那成功率就绝对掉到 40% 以下了。
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或者相信上述事实,甚至心存侥幸。无怪《实力、运气与成功》把“投资”列为主要靠运气的活动,也无怪各类调研都发现,经常调整策略的账户成绩落后于从未做过任何调整过的账户。毕竟哪怕频繁交易者每年的收益损失仅比买入不动者低 2%,按照 30 年计算的话,损失也累计高达 45% 。
长期
长期来看,价格波动和标的选择密切相关。
选择会长期高速增长的标的,这是投资前最重要的功课。
--
由上可知,谨慎选择并长期持有,是比短期高频交易能有更高概率获得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而普通人很难一次有大量本金,定投便成了最佳策略。
所以,定投是对普通人来说最佳的投资策略。
感想:
- 准确理解客观世界的运行规律,真的太重要了。理解错误,很可能一下就把胜算概率拉低不少。
- 如果概率统计没学好,也很悲催,连错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错。
疑问:
“滞后判断”会让“1⁄3 的涨幅错过了,1⁄3 的跌幅逃不掉”,这 1/3 的比例是怎么来的?是数据统计,还是推导?为啥不是 1/4 1/5 或别的比例?
210310更新: 和笑来老师请教确认后,了解到他也认为因“滞后判断”错失的涨跌幅肯定不可能是准确的 1/3 。这里重点不在于比例是多少,重点在于,滞后判断造成的「掐头去尾」—— 反正不可能是人们以为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