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第一天,我失眠了

2015-06-02 发布
2300 字 • 6 分钟
彷徨多发的毕业季,没经历千军万马的校招,
我再一次因看似偶然的因缘际会,
跳上了能给自己足够成长空间的平台,
思绪万千辗转反侧。

se150602.jpg

2013 年秋摄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黄姗,你不会是去传销公司了吧?

看我说不清自己的工作是什么,且是这家创业公司的第二名正式员工,公司的工作有很多志愿者帮忙,老妈在电话那头幽幽地冒出了这句话。

这是一直不需她操心的女儿啊,面对女儿选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时她竟是这样的反应。作为女儿的我,现在想起时仍不禁哑然。

也难怪,这份忽然敲门的工作,我至今没法说清工作内容,也无法向别人介绍清楚自己服务于怎样的公司,且公司刚起步,薪酬是我所有选择中最低的。惊喜的是,随着接触的深入,发现它却几乎暗合了自己实习近一年来陆续列下的所有工作期待。现在回想起确定接这个 offer 的前后,依然觉得命运很奇妙,一切看似突然,却又水到渠成。

--

四个月前被打算创业的纪老突然拐走一道南下,路过杭州,圈子聚餐时得知有一神奇微信群叫【开智】,讨论质量极高且定期清人。本着看看别人怎么玩的心理,我发了邮件申请加入。本以为再寻常不过的一次融入,未料是接下来除了工作和学习以外的主旋律。

进群之后的日子常被欣喜裹挟,是的,是那种意识到自己离美好生活更近后发自内心的喜悦——见识了微信群春晚、微信群讲座、微信机器人、快速写作、创新者访谈项目等一系列激动人心的动作,接触了五大元学科、时间源头、信任源头、作品意识、清单意识等很多让自己受益匪浅的思考方式和习惯,当然,还免不了有催人奋进的同侪压力和动力。

美好的事物总让人自发地希望助它前进,自己也尝试了几次和开智连接,只是都没成功:

  • 开智大会前,向阿纪自荐成为活动志愿者,但勾搭未遂,最后以普通参与者的身份参加了开智大会
  • 大会前夕,在群里分享了微吼 APP 并给阿纪对接了微吼的市场负责人,但因场地网络限制,最终没有使用成功
  • 看到开智打算拓展城市分群,复制开智沙龙,盘算着 CAPE Meetup 如何与其结合,让这个事情进展更顺利,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 多次约阿纪聊聊开智社群尤其 Python 课程的运作,但总因难以找到双方都合适的时间而一拖再拖
  • ……

也幻想过能成为开智团队中的一员,但总觉得自己离阳老的用人标准差很远,且群里的活跃分子那么多,想进开智的也很多,这样的机会怎么都不会轮到自己吧。所以这个念头自己也只是偶尔想想罢,想过之后在群里依旧少言寡语,默默观察记录整个社群的演进历程。

--

直到上上周周三,开智目前唯一的正式员工阿纪忽然问我「要不要来开智」。我以为是问我要不要去找她玩,想着他们新办公室就在五道口,离学校不远,去玩玩也无妨,便答应下来。后来才知道,她问的是要不要来开智「工作」。

就这么和阿纪见面了,因为准备不充分,略带尴尬地聊了聊开智的基本情况和她希望我负责的工作。回来的路上纠结了一阵——知道这是不可多得的机会,却隐约觉得自己并不很适合他们的岗位期待,便推荐了别人。本以为事情到此结束,怎料第二天中午,阿纪忽然来电话,说 @阳老(开智社群创始人)希望我下午能去他家面谈。

3个多小时的聊天愉快也忐忑,毕竟这是盘很大的棋,且无先例;而阳老只问了一些基本的甚至看似毫不相关的问题,便开始聊工作规划及分工。这是我们第一次正面接触,是什么让他如此快速就判定我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合适?面对这个演进迅速的事物,自己是否值得一搏,且自己能否扛住,也是心里挥之不去的问号。估计阳老也看出我的犹豫,便建议我找 @OliverDing 聊聊—— @Oliver 参与了开智从 0 到 1 的全过程,了解其中全部故事和转折,可以听听他的看法。

末了阳老还让我尽快做决定,最好当晚就答复,而那时,已是周五傍晚。

--

回来的路上迅速我迅速在脑海里翻了一遍这个事情可以找谁商量,的确没有比 @Oliver 更合适的人选了——他对混合媒体形势下社群的演进以及各种商业形态有独到见解,并了解开智;更关键的,他同时也比较了解我,了解我的能力和弱点,了解我的其它选择。

虽然 @Oliver 远在大洋彼岸我们时差不小,但很幸运地约到了他当晚沟通。

40 分钟通话,他的三大点拨基本吹散了我的疑团:

  • 求职时「公司期待的价值」「个人的价值」「社会期待的价值」,这三者需要我们平衡,但通常很少有一份工作满足能满足三个价值,这时就需要考虑次优方案看哪一样可以先放放,比如薪水可以暂时不要求太高,但工作方向是下一步自己想要发展的,当然前提是公司的成长性好。
  • 选择工作方向,不要选自己已经擅长的部分,而是以自己接下来想要进一步探索提升的方向作为选择依据。以前的积累是在给自己存钱,但这是 S 曲线,增长会逐渐平缓,到了一定时期,其实继续做同样类型的工作相当于在往外花钱,如果长时间只出不进,就容易遇到瓶颈难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 相较于自己创业和去成熟的公司工作,在「有保护的笼屉」里进行自己的创业是最优的工作模式。平台等基础已经搭好,自己需要冒的风险大大减小,但自由空间大,依然有很多自由探索的空间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

最后还惊喜地知道,他那几天正盘算着,如果我打算工作,就把我推荐给阳老,甚至引荐方式都想好了——把我如何使用 workflowy 及如何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邮件润色成文发在他的博客上,丢给阳老,让阳老赶紧对这姑娘下手 XD

--

两天后忽然接到阳老电话,督促我尽快到岗。考虑再三,虽仍有毕设压力在身,依然决定将到岗时间由毕业后调到了毕业前一个月。毕竟能趁着阳老还能抽出些时间亲自带我,多学一点是一点,处于新人上手阶段的我还有什么理由再迟疑?

--

现在是入职第一天深夜,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经过一天的工作,虽然自己只负责开智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且未完全上手,但全局思考一个团队的业务和发展并做较为长线的规划,还有很多才气十足相互信任的同伴并肩共事,这久违的感觉让人兴奋不已。

兴奋之余,脑海里回转着这四年一路走来的转折,看到那个懵懂傻气的女孩,一次又一次因为站在时间源头,机缘巧合,不断遇到可以托付后背的朋友、不吝指点的导师、甚至自己想成为的 role model;经过几次关键节点跃迁轨道,一步步跳上更大的平台。

而今,这个依旧稚气的姑娘,在毕业季这彷徨多发的路口,没经历千军万马的校招,再一次因看似偶然的因缘际会,跳上了能给她足够成长空间的平台。

--

前路依旧不可知,但她仍坚定地相信:

「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

2015.6.2清晨于北京



读者留言:

blogcomment_1stdayofwork.png

^截图于 2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