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带来奇妙旅程 · 笑来写作训练营结业手记

2021-07-08 更新 • 2021-04-25 发布
7596 字 • 19 分钟

今年 2-3 月,我参加了一门受益匪浅的课程「笑来写作训练营」,发出《从迷茫焦虑到从容踏实,这两个月我干了啥?· 万字复盘》 后,陆续有朋友好奇课程情况。

趁着最近有空,把课程复盘和过往作业整理更新出来,以便有以下需求的朋友,不错过如此优质的学习资源:

  1. 想让自己人生更幸福,尤其是想和他人构建温暖健康关系、畅快合作共事,且开课期间能抽出时间(至少每天半小时,有更多更好)
  2. 想提升自己的进步速度,尤其是希望长期提升进步速度

如果你还有以下需求,更值得一试:

  1. 很想提升写作技能,无论是过往没怎么写作,还是有积累的
  2. 想观摩体验结业作业完成率超过 75% 的线上课程是怎样的,或者想学习如何让不同起点、背景的学员都发生行为改变

不过,如果你符合以下任一情况,就不必往下看了:

  • 希望速成 —— 有价值的技能很难速成,而且这门课程在我看来只是个引子,里头的很多输入输出方法,都需要也值得长期练习
  • 三分钟热度 —— 短暂的热情和头脑冲动易在日常作业/课程中停下来

注意:
1. 课程详情和报名方式在文末,点击左侧目录可直达感兴趣的部分。
2. 建议仔细评估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个资源,再报名。用心投入才有收获。有任何疑问建议,都欢迎随时和我交流:D


结业手记

你黑眼圈怎么比上班的时候还严重?!

前几天视频通话刚接通,老妈便在那头质问。听出她话里的心疼,我顺势撒娇诉苦:可别说了,这两个月我经常十二点一点才睡,比上班那会儿晚多了,连春节也没歇着。以前工作任务没完成,我一般会选择 11 点先睡然后早晨四五点爬起来接着搞。但这写作课,要每晚 12 点前提交作业打卡!为了不影响我们组的打卡率,我只能硬着头皮交了才睡……

专注的时光总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结课的日子。趁着记忆还没散去,回顾一下这段奇妙旅程,也让更多朋友有机会体验如此优质的学习资源。

以下主要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

  1. 为什么参加笑来写作训练营?目的达成了吗?
  2. 参加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3. 如果能回到开课前,会对自己说什么?(有很多避坑锦囊,建议细看)

为什么参加笑来写作训练营?目的达成了吗?

最初主要是好奇——

其实 2015 年我就参加过笑来的写作课,那是新生大学的第一期写作课。当时我在做教研,为了了解业界写作课是什么样子而参加。具体是什么感受已经忘记,总之应该没有特别的感觉,不然也不至于了无印象。

去年 12 月,无意中看到往期学员分享圈词、听写课程内容后发生的变化,不禁好奇这门课程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正好也想提升写作能力,让自己更能准确地传递感知和思考,尤其希望自己的文章能不那么平,能在递进、转折等逻辑关系和类比的运用上能更轻车熟路,便报名加入了。


现在来看,最初的目的达成,且很庆幸自己没有错过:

这次的写作训练营相比六年前那门写作课进步之大,说是天壤之别也不为过,甚至干脆可以说是两门课——之前主要是讲写作,这次不仅教写作,还讲更底层的输入-处理-输出,乃至人生幸福的钥匙——有效沟通——这是想和他人构建温暖健康关系、畅快合作共事的必备技能啊。

从第三节课起,听得我愈发温暖感动感激佩服:这位起点不高甚至有阅读障碍的大叔,历经坎坷,在人生路上竟已走了那么远、思考体悟已如此深刻。且不但愿意真诚分享出来,还花了大量别人看不到的努力,做到通俗易懂沟通有效。越想越欣赏佩服——我对进步飞快又真诚有爱的人向来没有抵抗力。

尤其结营那天,翻看班里两百多学员的结业感想,笑像泪一样淌了我满脸——

世界上竟然有一门线上课程,持续两个月的线上课程,每个工作日都有作业打卡的线上课程,最后一天的作业打卡率超过 75%1 !—— 要知道,大部分线上课程的「完课率」,注意是看完课程内容而不是交作业的比例,也只是 40% 不到。

你可以想象曾从事线上教育、为课程作业提交率惆怅头疼的我,意识到这个事实时,有多惊喜兴奋吗?那种感觉,就像为歉收惆怅的山民,在田间游荡,一扭头,发现邻村老伯竟然摸索出了一套技术,令亩产远超世界水准。

更关键的是,课程学员中,不论什么起点、背景——写作多年的自媒体人、语文老师、工程师,或是很少阅读写作还疲于生计和照顾家里老小的单亲妈妈、快递员、铁路工人、房产中介;身在国际大都会如北京雅典墨尔本芝加哥,或是偏远地区如南丹神木达州龙南——都在这里能有所获,拥抱写作,感受写作的乐趣和力量,进一步练习这项可能改变他自己、他孩子,甚至更多人命运的基础技能。且我竟然亲历其中,有机会共创和观察这段奇妙又温暖的时空。幸甚至哉。


至于写作技能上,收获也达成预期。

一是了解到递进、转折、类比的更多运用模式以及他们的魅力,也在分析和仿写中,深刻体会这离不开平日大量积累——能用好他们,关键不在把修辞手法掌握得有多好,而是对自己所要交流分享的议题,思考得有丰富、全面、深入

比如这是我练习递进、转折仿写的片段,关于人们学习一项新技能时的状态有哪些差异,感兴趣可点这里展开查看 👈

人们在线上课程开始学习一项新技能时,经历了最早期的跃跃欲试后,很快就会进入有些沮丧的状态,因为他们发现,光靠听几节课,还远不足以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在这里,人们会分化。

有的人会认为课程不好、老师不会教,进而不再继续学习,甚至鄙夷某某课程也不过如此,转而寻找下一个有可能让自己速成的课程;有的人会归因于内,开始调整行动多向同伴学习,但看到他人的发言和成果后,感到相形见绌,逐步不敢也不愿参与课程讨论交流,甚至连课程也不想打开,直到不了了之;更有甚者,认为自己天分不佳,不是学这个的料,甚至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就是不行,什么都不可能学好,最终干脆不再动学习的念头,缩回到原本的生活轨迹中……

而另外一部分人,他们很快觉察到了自己有些沮丧,以及现实与预期不符,继而开始寻找解法。他们不仅归因于内,且关注自己可改变的因素,比如学习方法、努力程度;还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变化而非和他人比较,继而同侪压力化为动力,对手成为师友,障碍变为资源;他们甚至会为遭遇现实和预期不符感到高兴——事物发展和自己的预期有偏差,多少意味着自己有什么地方有改进空间,不是么?无论是对客观世界的理解,还是自身能力水平,不管怎样改进的机会来了!……

总之,他们也会沮丧,但他们还会把沮丧转为希望,积极面对现实和预期的不符,把这视作又一个打开盲区、提升自己的机会,在解决问题的路上继续打怪升级。


这也叫我意识到, 应当多观察反思新手常见行为和误区,并涉猎更多领域以便触类旁通,这些都是未来需要持续留意和积累的。

关于类比的运用,也在分析《围城》后有了更深的体感。比如正反类比——一个类比不好传递感知时,可以加上反面的类比,两种情况正反对比强化感知。又如连环类比——如果可能,尽量用同一套喻体,延续一致脉络。如果想让感知更丰满可感,还可以在这套喻体里,就着具体的类比,列出一些对比类比。

此外,关于写作的本质是什么、写作能力进阶路线、如何真正做到有效沟通,也都收获了新的视角和启发。

如果你感兴趣,欢迎点击这里,翻看我这两个月的练习作业,还请不吝指教 🤗

(你也可以从左侧目录找到这些作业)

参加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关于课程带给我最大的变化,说来惭愧又欣喜——不在写作,而是其他,且是更重要的方面:

1. 更重视积累事实论据、交叉验证这个世界运作的客观规律

过往我阅读输入,主要是把术语概念、反常识、金句,以及自己可以开始做、停止做或继续做什么,梳理到自己的体系里,很少积累事实案例素材。一是觉得这些东西太繁琐,再是已经积累了更简洁的模型方法论,感到积累这些事实素材投入产出比不高。

在练习分析所给章节的过程,越发意识到这样其实买椟还珠了:那些事实素材,尤其一些专业又冷门的统计数据,其实是更关键的内容——不仅令我们更易理解这个世界及其运转的客观规律,还能交叉验证那些规律或观点——这可对做出高质量决策意义非凡

准确理解这个这个世界及其运作的客观规律,是做出高质量决策的前提。如果理解有误,即使推理逻辑再正确,结果也不乐观,甚至很可能把胜算概率砍到脚踝,还凭空多出一堆本不该存在的烦恼。

2. 更留心新手常见误区及原因

课程伊始,笑来分享了一个令我似懂非懂的行为:他喜欢去各种主题讨论区里潜水,并提倡我们也去,去观察他人是如何思考和行动的、有哪些误区、为什么会有这些误区,从他人的错误里学习。

这两周借写作业深入剖析了他写的《定投改变命运(第三版)》,更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主张,也更相信和佩服他真的去做了他所说的那些行动——

如果没有亲自潜心观察大量出错样本,怎么可能写出如此全面的教程?只是潜心观察大量出错样本,没有仔细复盘他们为何出错,又怎么可能遍历新手常见误区,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剖到根因并给出有效解法?

以前对于想学习和输出的议题,我主要去观察最佳实践是怎样的、专家是怎么行动的,很少留心有哪些误区,尤其新手常见误区。结合最近接触的概念「负面偏差(negativity bias)2」,更深刻理解到很多时候缺失一些东西比获得等量的东西带来的影响大,这让我一下能理解,为什么前两年在公司推广 OKR 技能时,以「负向清单」切入,能收到那么多正反馈。

由此也意识到,自己之前竟然错过了一个如此高投入产出比的习惯。

还好,现在还不晚,觉察是改变的开始。嗯,开始加上这个视角,更耐心地去观察、倾听、复盘新手常见误区,以便加快变专业的进程、更高效地解决他人问题。

3. 释放投资理财的认知带宽,更踏实从容

坦白说,前几个月我有种莫名的焦虑,因为看到周围陆续有人抓住了机会资产大幅增加更靠近他们想要的生活,而自己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一生如何度过。

这两个月随着打卡作业仔细剖析和审视《定投改变命运(第三版)》的关键逻辑,意识到短期市场波动是随机漫步不可预测,更深刻地理解定投的要点、原理、践行定投的方法论,并意识到区块链指数基金 BOX 这个标的价值多大且开始认真定投后,整个人从容不少。虽然那时候我还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过怎样的生活。

因为相信在财富积累上,自己走上了一条迟早获得巨额回报的路,且是一条对于普通人来说很有优势的路。尤其我有信心自己能不掉队——捋清楚了背后的 why ,而非盲从他人观点,自然内心笃定。

个人财富积累的压力和焦虑自此卸下,且不会再为市场波动焦虑,甚至越跌越开心——又有打折筹码可以买;花在理财投资方面的注意力也得已释放——市面绝大部分理财投资内容,都可以忽略无需理会了。从此,便有更富足的脑力和心力去探索自己想要什么、做那些对通往「蓬勃人生(flourishing life)」投入产出比更高的事情,也开始有心力去考虑家族财富积累和阶层跨越,为所爱的人做更多事情、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且随着脑力、心力逐步回到从容状态,创作欲望和创造力也更好地释放出来,正反馈越来越多,又让我更从容。总之进入增强回路。


这段时间的学习,还解答了一个我心中已久的困惑:

有人倡导要探寻内心热爱、追随激情;又有人说不要急于寻找,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与其在迷茫中寻找一份「真正热爱的事业(激情所在的事业)」,不如让自己在当前的工作中努力「优秀到不能被忽视」。听起来都有道理、也都有例证,哪种才更接近这个世界的真相?

实际上,这些选项的属性,并非「规律」,而是「策略」。人生和投资一样,有多种流派及对应策略,每种都有可能获得巨额回报,选择适合自己的并认真践行就好


你可能会说,这些跟写作课有紧密关系吗?自己读《定投改变命运(第三版)》也能有类似效果吧?

好问题。仔细反思后,不得不承认,如果不是参加写作训练营,我大概率不会有这样的变化——

定投的概念我几年前就已接触,但当时仅理解为定期投资一定金额给所选标的,也没有放在心上。去年最后一个季度,我也断续翻完这本书,但说实话没啥特别的感觉,只是形成了个大概印象「嗯,普通人如我,应该定投」。当时看到「这本书应该反复读」,甚至觉得作者在王婆卖瓜 😂 (又被打脸了)。

直到写作课作业,抽取对应章节仔细分析2W1H、梳理辨析作者的论点、论据、逻辑(这是我之前很少投入功夫认真做的事情),才开始深刻理解定投这套方法论的关键和魅力——其实「低买高卖」获得巨额投资回报的关键,在于「长期持有」优质资产,且本金足够;对于普通人来说,难以一下子投入大量本金,「长期只买不卖」,便是上述策略的有效改良。这让我开始认真定投区块链指数基金 BOX 。同时对比手头传统股票市场的基金,切身体会到区块链行业在周期长度和增长速度上优势有多大,才让我在投资理财上的认知带宽得以释放,愈发踏实从容。

PS:

  1. 如果你有任何疑议,欢迎随时告诉我,帮助我打开盲区、完善思考避免栽坑里,感激不尽:D
  2. 本文不是投资建议,各人情况各异,请为自己的投资决策负责。尤其如果还没有投资策略和纪律,不建议入场。

如果能回到开课前,会对自己说什么?

想说的有点多……毕竟坑踩得有点多哈哈。

首先,谢谢你的好奇,让人生多了这段难忘旅程,打开更多盲区,也放下更多自以为是,内心踏实不少。还进一步梳理了接下来的学习规划,思路更为清晰——更重视按主题刻意练习、加入学习共同体来学习;具体你到最后一周写作业时,便有体会:)

具体的课程参与,可以留意以下几点少走弯路:

关于学习:

  1. 参加前思考清楚自己的目的,带着目的去学习练习,才更易用好课程里的资源、有重点地突破。

  2. 提前了解老师的讲课风格,比如会如何强调重点,有助于更快捕捉要点。具体可以参考这篇文章《一份关于“李笑来”的说明书 #119班“写出未来III” #第12周-学习》。

  3. 课程在第三周开始越发精彩,请一定不要错过。感到难以一下掌握是正常的,反复听反复练。课程里的作业,多需持续练习。

  4. 听写课程内容,也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式,能留意到更多之前未留意的地方。且课程文稿是所教要点的优秀案例,可好好分析。

  5. 课程活动很多,群消息也很多,根据自己需求取用就好。建议时间投入的优先级是:听课程内容>练习打卡作业>观摩学习优秀作业和实践>给同学作业留言反馈>参加班群活动。

关于练习:

  1. 课程模式是讲一节课后,接下来几天都围绕同一个要点练习。每节课练习前几天感觉到懵是正常的,毕竟接触新东西嘛,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此时请用好同侪力量,加速找到感觉。比如看看优秀作业是怎么写的,有什么自己可以借鉴的地方。优秀作业一般第二天晚上的颁奖典礼分享,你也可以直接搜索水平不错的同学,或点赞较多的作业来观摩。

  2. 可提前找组长要来一周作业题目,以便自主安排时间完成、减少日程冲突。

  3. 如果把日常作业打卡机制用好,不仅不会伤害内在动机,还会有助于倒逼“先完成再完美”。这对于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你,真是**练习「抓重点」**再好不过的机会——每次作业都先想想:

    1. 这次作业的目的是什么,自己的练习目的是什么?
    2. 最小交付怎样的成果就达成了目的?
    3. 如果还有时间,再逐步完善哪些地方?
  4. 巧妙利用人脑认知规律的创作方法可以提升创作效率,比如「快写慢改」,很适合在作业过程中练习运用,一举两得。

总之,真的很庆幸你心态越来越开放,愿意好奇了解陌生事物和不同的主张、辨析背后的道理然后找到为己所用之处;也很感谢笑来写作训练营和营里的伙伴,策划并陪你度过了这趟充满 aha moment 的奇妙之旅。

人生路漫漫,愿你继续保持好奇和开放,打开更多盲区:)


PS.

更多参与体验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课程能带来的收益,还可查看我之前分享的一些内容:

当然,和大部分事物一样,这个训练营也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分享一下我的应对方式和经验教训,供你更好地评估这个资源是否适合自己:

1. 打卡机制

我之前一直不喜欢打卡制的练习方式,觉得这样形式化,且可能损害内在动机——为了打卡而行动,不是因为真的想做这个事情。尤其这个课程开营前,不停敦促每个人写满勤打卡的承诺书,损害自主性让我有些不爽。

但这次参加课程下来,我发现其实用对方法,打卡机制对于技能提升还是挺有帮助的——

我习惯追求完备、完美,当时便尝试把每日打卡练习,当成了倒逼自己练习「先完成再完美」这个行为模式的机会(具体做法可见上文所列练习建议3)。

按我原本的行为模式,如果不是每天 12 点前统计作业名单计算每组提交率,可能会磨蹭很久。但有了这个机制,我怎么着都会在 12 点前先交一个版本,之后再持续迭代。

Tips. 课程作业是用鲸打卡提交,虽然交完后不可编辑,但可通过评论来更新自己的内容,比如把新版作业(截图)贴上去。

2. 群消息太多

课程群里每天都有各种活动,消息每天可能几百上千条。我当时应对消息过载的方法比较简单:忽略不看,除了提前邀请我做分享的那两天晚上。

因为从过往实践来看,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参加课程的行动优先级按这样最划算:

听课程内容>练习打卡作业>观摩学习优秀作业和实践>给同学作业留言反馈>参加班群活动。

我当时每天 2-4 小时,基本上只够花在前三部分。


PS. 如何快速查看优秀作业?我当时是:

  1. 集中定向回翻群里分享的优秀作业。方式是直接进大群查看图片类的聊天记录,找那些优秀作业奖状的上下文。
  2. 在作业区翻点赞较多的作业,寻找可以学习借鉴之处。

3. 有学员是讲师的狂热粉丝

有其他班同学提到,群里有同学是讲师的狂热粉丝,这个让他有些不能接受。

这个我当时在作业区里也感受到了:有些同学的作业花了很大篇幅,分享笑来作品对自己的帮助、影响及自己的感谢,而且用了很多感叹号。

不过我当时没有感到不适,因为想到自己希望未来能做出好产品,离不开对用户有深入了解。那这其实可以是个练习机会,观察了解不同背景、不同需求的人,是怎样的反应模式。

4. 3/7 左右的作业/课程案例,是分析讲师的作品《定投改变命运》

一位通过我邀请码报了二期的同学,反馈感觉课程过多强调自己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方向。

收到反馈后,我回顾了一下课程,才发觉 3/7 左右的作业/课程案例,是分析讲师的作品《定投改变命运》。

这引发我开始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情况,我却不那么在意?

反思下来,发现可能和我关注点主要在个人目标上有关:

我报这门课首要目的是学写作,所以下意识关注的是对方教的写作方法是什么、论据是否合理、能不能支持他想论证的论点。如果能论证清楚或让我明白这个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使用,以及怎么使用它,那对我来说就足够了。所用案例是最优解还是满意解?无妨,能助我实现目标就好。

因为任何课程主理人,推进工作时都肯定会有优先级、需做取舍。为了达成自己/团队的大目标,有些事情不得不接受有损、及格就好,把精力省下来投入其它目标。甚至为了实现自己/团队更大的目标,即使手头有更优质的案例,也还是使用自己的,我也能接受,只要没干扰我实现我的目标。

毕竟我也希望他们能可持续运作,这样未来才会有更多优质课程,有更多优质学习资源供我选用:D

且目前所用案例对于理解所讲的写作方法,对我来说足够了。尤其第四章讲文章引人入胜背后的逻辑公式,剖析案例并练习仿写,不时让我有 aha moment 哈哈。

如何报名?

最新一期课程周期是 7.30-8.28 ,报名 7.25 20:00 截止。课程详情,可参考 笑来写作训练营安排

如何加入?

  1. 下载新生大讲堂 App‬ https://www.firesbox.com/app/
  2. 搜索号群‬ 7000103940
  3. 点机器‬人授权
  4. 填写邀请码:GB766I872N
  5. 微信支付1499元(7.11 20:00 前早鸟价 1299)

有问题或需要支持,欢迎随时联系我,微信 sunnyhuang42 。加入后欢迎和我说一下,以便我看看还有什么资源能帮上你想解决的问题:D

更多信息:

  1. 关于与需要投入多长时间:看个人需求和要求,弹性较大。

    每节课时长一个小时左右,我一般是用通勤或家务的时间倍速听,而且会听好几回(课程讲稿本身就是所教内容的优秀案例)。 打卡练习,班里有人20分钟完成,也有人用了2-4小时,比如我 T_T

  2. 关于邀请码:

    笑来的课程和社群,都是老用户自带推广奖励。所以如果你觉得分享的内容对你有帮助,或希望增进和我的连接,欢迎使用上述邀请码报名,算是对我继续分享实践反思的鼓励:)

Footnotes

  1. 平常我一般自己提交完作业就没怎么留意作业区提交情况,直到最后结业时浏览班里同学的复盘感想,感觉怎么那么多,一算才发现提交率在 75% 以上。

  2. 「负面偏差(negativity bias),最为人熟知的是损失厌恶心理,比如丢失 100 元的难受比获得 100 元的快乐强度大。我之前只了解对于感受上的影响,后来才知道原来在学习生活诸多方面都有体现。比如在育儿上,缺失对孩子的影响远远大于支持。感兴趣的同学可翻《会好的》 (豆瓣)

CHANGELOG

  • 210708 添加更多体验,以便读者有更全面的视角
  • 210707 根据上期学员反馈,调整适合的需求和参与建议,更新新一期报名信息
  • 210621 把站外链接替换为站内的
  • 210513 根据近期反馈迭代完善定投策略的关键是什么、更新报名信息
  • 210430 根据交流增补关于时间投入的预期
  • 210426 根据反馈迭代完善 1.5h
  • 210423~25 迭代完善成文 16h + 整理训练营练习 3h
  • 210319 起草复盘初稿 4h